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作者: 邓永娟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17:40 被阅读480次

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邓永娟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去学习、研究,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所领悟,并将这些收获和领悟运用到实际教育中去。有很多的教育理念、教育的观点,很让我们信服,并且我们也坚信,用他们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的观点去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保证不会错的。

但是,也有一些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我却不敢认同,坚决反对,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驳这些我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1.

观点一:学前不用教孩子识字,幼儿时期嘛,就让他们尽情地玩!

持这种观点的有主流的教育专家,有幼儿老师,更有一些幼儿园视识字为洪水猛兽,坚决规避识字教育,美其名曰国际化、现代化。

可是,后来的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我从事老师职业有20年了,现在仍然在做着教育事业。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同他幼儿开始就大量识字很有关系,这为他们在读书时期的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而且也赢得了进行深度阅读的时间,而别的孩子正在为不认识的字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深深苦恼着呢!更有趣的是,面对这些优秀的孩子,老师们往往会出一些奇招,让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阅读习惯,并且早早地训练他们的写作了,如,让孩子准备好日记本,每天完成作业后,写一篇日记,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又如指定一些书目,让孩子阅读,写读后感。而整天为功课而苦恼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看书写日记啊?

瞧,优秀的孩子早已沉浸在快乐的学海中,畅快的遨游了!

有人问:孩子过早识字,读小学时又从头识字,担心孩子感到不新鲜,不认真听课了。

这种担心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不必成为一种负担。因为学前识字,是让孩子早一点学会看书,培养阅读能力,在识字上并没有像上了小学那样要求会认会读会意会写,学前的识字,只要求会认会读,会自己领悟,上了小学以后,老师对识字的要求会更多,而学前就识字的孩子很轻松地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为后续的教育中赢得了时间,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我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很早就进行识字阅读教育的。十几年前,女儿还是二三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订《婴儿画报》《幼儿画报》,每天晚上跟她讲故事,读故事书。因为二三岁的孩子有一个很有意思也很特别的特点,就是要求妈妈不断地重复讲重复读她喜欢听的故事书。面对她的要求,我是有求必应的,白天无论工作多累,回到家里一定是陪着女儿,两人一起看书读书。女儿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地也认识了不少字。记得她在三岁多就读幼儿园中班了,班里墙壁上贴满的字宝宝,她全都认得!在她六岁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学写日记的书给她看,那本日记书每一篇日记都是短短的几句话,而且每一篇日记后来还留着一页空白,让读者练习写的呢。对于这本日记书,女儿很感兴趣,在上面又是画画又是写句子,乐此不疲!我一看,她写的句子挺用趣的:《打呼噜》:今天,爷爷看着看书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过了一会儿,还打起了呼噜。《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身村高大,瘦瘦的,黑黑的皮肤,黑黑的头发,那一头漂亮的发型,谁见了都会很开心。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女儿阅读和写作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在学校里,她是写作班的中坚力量,代表镇参加区的作文比赛连续两年拿了一等奖,而她每天写的日记,是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蓝本,让其他同学参考。到了初中高中,语文是她所有科目中拔尖也是最稳定的科目。

看过一些事例,也听过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牢骚。去年开始,我就开始收一年级的小朋友,发现有个别小朋友的基础是相当差的,很多字不会认,读题完全成了困难,更不用说理解题目内容了。家长们非常苦恼地问我:“老师,怎么办啊?我现在很后悔,之前没有教他认字!”

也碰到过一些幼儿家长,曾经很豪气地跟我说:“嗨,现在学什么认字啊?尽情地玩呗!到了小学,你还担心他还不会认字啊?老师会教的啊!”可是后来,他的孩子读了一年级后,他不敢再这么豪气地跟我说了。

现在这些家长,对孩子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症,苦不堪言,悔恨当初!

2.

观点二:等待教育。

一些爷爷奶奶级的长辈们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嘛,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会懂的了!”

曾听到两位家长这样对话。

A爸爸:我家小子正在读小学,成绩很不好,学习习惯更不好,怎么教也教不了,我想,等他到初中的时候会好些吧!

B爸爸:呵呵,你这话说得!我儿子正在读小学六年级,我跟他有仇,每天跟他在一起,就像在打仗!说起来,一把辛酸泪!以前他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很皮的了,当时,我想,等他读小学的时候会好一些吧?结果,变本加厉!我现在不敢想象他读初中是什么样子!

一席话,含有几多的无奈!

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下,他们的教育观里,都谈到了一个字:“等。”

“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了!”

“等他上小学了,他自然就会听话的了!”

“等他上初中的了,他自然就会想的了!”

我们细想一下,这个“等”字真的是太可怕了!

许多熊孩子怕也是这种“等”的教育观培养出来的吧?

2018年3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邪恶想法,想知道自己推倒孕妇后会不会导致流产,结果趁孕妇不注意,一把推了孕妇,幸亏孕妇的小姨子在旁边扶住了她。当小姨子痛打孩子后,孩子的妈妈埋怨道:“把孩子的背都打肿了,膝盖也青了!”言下之意,孩子还小,不懂事,教训也要等到长大嘛!

2017年7月,在广州地铁,一个女孩子因为没有给熊孩子鸡排吃,在地铁驶来的那一刻差点被熊孩子推下地铁站台,幸亏网友眼疾手快,扶住女孩子,才避免了悲愤的发生。而男孩子的妈妈不但没有道歉,反而恶语相对,带着男孩子走开了。

还有许许多多熊孩子的事例,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许许多多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幼儿的教育,不管是行为教育也好,学习教育也好,都存在着一种很侥幸的心理,那就是“等”。

可是,等出来的结果如何呢?

我们从苦恼的爸爸们身上可以知道,也可以从熊孩子长大以后被社会惩罚中知道。

所以,“等待教育”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教育行为,反而是一种消极的病态式的教育行为。

“三岁定八十。”这是一句俗语。它在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管是读书认字的教育,还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都是宜早不宜迟的。等待孩子长大了,再慢慢地进行教育,那时候,要花上几倍的精力和时间,效果也并不见得好呢!

当我的孩子一岁的时候,我就订了《婴儿画报》,现在儿子两岁多了,我仍然订这本杂志,并且也买了许多有趣的童书给他看。《婴儿画报》有几个特定的人物:乐乐、悠悠、晶晶、闹闹,还有火帽子、跳跳蛙、红袋鼠。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如上下扶梯要抓住妈妈的手,要学会对别人说“谢谢”“对不起”“不用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等,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和孩子一起读这些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通过这些行为的教育,儿子也懂得了运用。比如,到顺联广场,他很喜欢坐自动扶梯,但是他一定会牵着妈妈的手,因为不抓紧妈妈的手,就会像火帽子一样,摔倒在地上,疼得大哭;又比如,爸爸帮他拿玩具,他会大声地说:“谢谢!”礼貌的行为,很让爸爸惊喜!故事读得多了,我一边读的时候,他也会跟着读,我随手拿起一本子,指着经常读过的一些字问他:“这个是什么字?”他都会大声地念出来,然后得到我一个大大的大拇指的赞扬。

孩子越小,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更要抓紧,不能等到他长大了,才慢慢地来管。等他们长大了,教育的时期早过了,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教育的理论很多,观点也很多,我们要细细思考,认真甄别,留精华,去糟粕,这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文章

  • 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邓永娟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去学习、研究,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所领悟,并将...

  • 教育孩子的路上别偷懒

    今天读了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文中的观点唤起了我的共鸣...

  • 认同的观点

    公园老周曰: 同学之间,如不经常联系来往,外地出差就别联系你的老同学、老朋友了,不要麻烦和为难人家,各家都有不同的...

  • 检查暑假作业所感

    我一直认同的观点: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孩子,唤醒家长)而小学教育唤醒家长应该重于唤醒孩子,因为小学阶段...

  • 【善解童贞2】

    首先,我非常认同胡老师的观点。文中说到性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教育,帮助孩子从人格层面来理解“性”,对于孩子建...

  • 如何把书精读并内化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反复多遍地阅读 做思维导图 作者的观点是这个,我认同吗?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认同的...

  • 我不认同的父母的观点

    今天送妈妈去车站,上地铁时我们都坐到了位置,当地铁到达下一站时,进来了一个带着小孩的妈妈,我看见了,就主动给她们让...

  • 2018-10-04

    吴老师,在周五和我讨论了告子的观点和孟子的观点。 我并非不认同孟子的观点,只是更加认同告子而已。 ...

  • 自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不同的:听来的家教

    自家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不同的:听来的家教 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上一专家提到现在家长最不接受最不认同的话:自...

  • 【0925 晨读感悟】《怎样推销自己》

    晨读第一次用书名当标题,因为,推销自己,是我最不擅长的,也可以说是最弱的。 自己的认知里面,我认同的观点是,做好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最不认同的教育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em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