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认为许多人误解了陶渊明先生的意思。我个人理解是他是不要咬文嚼字,而是理解作者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他从中悟出了什么。
我认为阅读有三个阶段(或者途径)。
阅读的第一阶段: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当我们第一次阅读一本书时,可以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我认为第一次快速阅读之后,会发现什么是重点内容,当然需要标注出来,也可以把重点内容做笔记;第二,粗读可以节省时间。
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有所甚解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可是学识渊博(详细的可以查资料)。说白了,就是他已经有了一套知识体系,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
可是作为初学者,比如我没有那一套知识体系,就需要学习,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学会抓住重点,知道缺什么补什么。
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有所会意。
“不求甚解读书”,它只能是一种方法,而不能是一种态度。作为一种方法、手段,其目的是为“会意”服务的。随着阅历丰富,我们对知识会有进一步的理解,慢慢会在自己心里长出一些东西来,这就有所“会意”了。
当然,在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主题情况下,有的书只读一遍就可以了。甚至有的翻了几页发现不合适,就放弃吧!请不要浪费我们的时间!
最后用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所说的话与各位共勉:学习中要学会抓大局,抓重点。看书看不懂的地方,划出来,继续看下去,不能停顿在那儿。要懂得一个东西,只有全面地理解了那个东西,才懂得,局部地揪住一个东西不放,就懂不了。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找要点。从全局来了解局部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