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4-16-2
【原文】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白话】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会合天下诸侯,却不用兵车武力,这都是管仲出的力啊。有如他的仁啊!有如他的仁啊!”
【思考之三】孔子与子路的看法为什么不一致?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记载:“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子曰:‘仁也。’子路曰:‘昔管仲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辩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孔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受,公之暗也;欲立子纠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
子路是个性情中人,看重道义情义,他认为,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都可以殉节自刎,杀身成仁,管仲不但不殉节,还投身桓公门下为臣,这样的忘君事仇,忍心害理,怎么能算是仁者呢?其实,持子路这种观点的,不只他一人,下一章子贡也这么看,当时可能还有不少人都这么看。但是,夫子却不这么看,夫子跳出了一般人所执持的忠jun守信的视角,而是站在一个更广大、更高远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从管仲对天下、对人民、对华夏文明的延续所立下的汗马功劳这个角度来看。所以他称叹管仲“如其仁”还连说了两次,从夫子的语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夫子对管仲的充分肯定。
为什么?孔子认为,因为“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对自己不像召忽那样为主殉节,是懂得权变,能正确判断形势,来慎重地权衡自己的生死,是为了为天下为大众做更多有益的事。
“九合诸侯”,一说表示多次,“九者数之究,一者数之总”。《左传》记载有桓公有十四会,《谷梁传》载有“衣裳之会十有一”“兵车之会四”;一说就是九次,《史记》称齐桓有“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程石泉据《正义》“‘九合诸侯,不以兵车’,郑玄实指,应为鄄、鄄、幽、幽、柽、贯、阳谷、首止、宁母之九会”,《正义》:“故云‘自柯之明年,葵丘以前,已有九合也’”《管子·小匡篇》曰:“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之力”,桓公称霸,管仲相之之力。管仲用正道辅佐桓公,所以孔子称其功而许其仁。“如其仁”,有如管仲之仁,意思是在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伟业中,管仲所做的,就如同管仲的仁爱,这是一样的。“如”字也暗含着管仲之仁里面带有“以力假仁者霸”的意思,所以很多解释为“仁之功”。夫子为言温而不甚。白石钱氏:“如其仁,如其所成之仁也。”
当时,周天子衰落,常被地方诸侯欺负;诸侯之间连年征战,四夷又经常掳掠,天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各诸侯之间也不时发生弑君、叛乱等不道德行为。管仲作为齐之谋士和zhzhi家,通过一系列的计策和改革,使得齐g.在他的治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外交上,他提出“尊王攘夷”的战略,尊王就是尊重周天子地位,也尊重周天子的规矩;攘夷就是打击不遵守规矩的诸侯或四边野蛮民人,并从道义上、军事上、zhzhi上帮助周边诸侯小g。
孔子说齐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开会议事,并且“不以兵车”,不用武力,使天下得到近50年的安定,这都是“管仲之力也”,是管仲帮助齐桓公的结果。如果没有管仲,不可能有当时的盛况,老百姓得到安宁。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了私利,相互争战,受苦的都是老百姓,而管仲帮助齐桓公,用仁政实现了天下太平,因此夫子称赞“如其仁!如其仁!”就是说管仲亦如召忽之仁,跟召忽一样的仁,也不亚于召忽,还说了两遍“如其仁”,管仲忍着不死,帮助齐桓公的目的,不是图自己的名利,而是为了施仁爱于天下。所以夫子赞他如其仁,从这看,管仲心里真正为了人民,为天下苍生。
【思考之四】管仲的成就是什么?
管仲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经济改革、教育改革和zhzhi改革等方面,都为齐g.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管仲在管理上整顿行z.管理系统,“叁其g.而伍其鄙”;用人上他提出“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g.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主张富g.强兵,他说“g.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外交上,主张“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有《管子》86篇,今本存76篇存世,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管仲是中g.历史上一位杰出的zhzhi家和改革家。管仲的心量比较大,将天下万民的福祉摆在首位,只是心存天下,不在意个人的名声,这就是仁人。天下如果没有他,就不能实现安定和谐,所以他有使命要出来,哪怕是冒着别人的讥讽,也义无反顾。
司马迁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
戴溪曰:“说《春秋》者曰: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所谓仁其仁者,即如其仁是也,如其所成就,是亦管仲之仁也。大抵有功于生民者,皆可以言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