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信民(《论语》宪问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20:14 被阅读0次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16节。孔老夫子坏习惯:不停反转。刚还在讲道不可权的,转眼给你来个背主不忠的事例来。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孔老夫子不是多次强调君子要忠信吗?你看,这里的管仲可算不上忠信啊!

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齐桓公杀死了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也殉国了,但是另一师傅管仲却还活着。管仲不能称为有仁德了吧?

先不管齐恒公杀死公子纠这事对不对,作为公子纠的旧臣老师,管仲没有第一时间跟同僚召忽那样去寻死殉国,更可气的是还转身跟着那旧主仇人齐恒公干了。这还能算仁德吗?我猜孔老夫子该叔叔婶婶都不能忍了吧?

孔老夫子却大声回曰:"如其仁!如其仁!″像他这样的就是仁啊!像他这样就是仁啊!为什么呀?因为: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桓公多次与各诸侯国盟会,不用兵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

管仲虽另择君主而谋,他做了什么?他成功让新主上在强盛之时仍选择弃用兵戎(算是以德服人吧)。

弃用兵戎最大得益的是谁?是普通民众,可以说是管仲让众多的邦国的民众避免了一场场战争的蹂躏。

怪不得前面孔老夫子讲:齐桓公正而不谲。原来这齐桓公的正里,有管仲大大的功劳啊!

忠信的对象非是君主,是民众!天下归仁路上的负面清单之,不能以君王为上,因以民众为要!

相关文章

  • 337、信民(《论语》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论语新视界171|孔子是不“愚民政策”的鼻祖

    子曾经曰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14·41) 上好礼,则民易使,那么,如何“使”呢?如果民不可...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匹夫沟渎 释义 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原文 《论语·宪问》(14·17):“岂若匹夫...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 论语·宪问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 精读论语第十四天摘抄

    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论语·宪问》 释义:孔子说:“居上位的人遇事依礼而行,民众就容易役使了...

  • 论语学习6/20

    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

  • 读书金句【02】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37、信民(《论语》宪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xh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