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爱情因为稀少,从古至今都是永恒的话题。长大后一直在想为什么没有人像教语文数学一样传授爱情和婚姻这门重要的人生学科?大概对于爱情不同年代的人会受不同的苦吧。我想说的是我们那些年不懂爱情付出的代价。
爱的启蒙不是长大以后,童年是最初的线稿,而童话故事是重要的蓝本。
“灰姑娘”“白雪公主”是每个女孩小时候梦想的样子,除了对公主高贵和美丽的崇拜以外,还有不可或缺的“王子”,善解人意又一见钟情的王子,希望突然的一天王子捧着遗失的鞋于千万人之中找到最独特其实又最普通的自己。
故事播下一颗关于爱的种子,等一个王子来救赎。“公主和王子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每一个涉及爱情的童话故事的结局,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相守到老就是爱情的归宿。
然而成长总需要付出代价,爱情不是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有些关于爱的误解和观念左右了现实生活中的判断,我们为此身陷爱的沼泽。
那些爱的代价越早知道越好爱情不是救赎,是内心自然升起的
走出童话故事,每一个收获美好的“公主”都一定有她背后的努力,即便家族血统命定的公主,也是如此。当心向往之的人走进生命之前,自己已经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幸福的前提。
大龄剩女真的是没有遇到对的人?还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爱情就是两情相悦,没有房子、车子、职位和存款,甚至没有外貌、身高。如果两情相悦有什么条件的话,就是三观合拍,就是“原来你也这样想!”。
“对我好”是上一辈的爱情观,但忽视了自我爱的能力。被救赎的爱情不是爱情,完整的个人可以自己对自己足够好。你喜欢的是被人爱护关心的感觉,而不是这个人。
婚姻不保证爱情,爱情是不受束缚的
婚姻首先是制度,是一种以利益为核心的契约关系。学术话语是: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来实现物质再生产(工作赚钱)和人口再生产(生养后代)的。
所以婚姻本质就是目的明确。这个问题上,现代人倒不如古时认识透彻。从前讲门当户对就是为了“工作赚钱”,新婚之夜新郎才见婆婆选择的新娘,选择标准是“生养后代”。
如果只是谈婚论嫁,问题反而简单,之前开出的所有物质条件在这里都行得通。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因为我们现在把婚姻加入了一个条件“爱情”,这个条件又那么可遇不可求。更致命的问题是什么时候结婚是从人的最佳生育年龄计算的,而爱情,没有时间限制。
或许理想的状况是在该结婚的那些年巧遇了爱情,如果不是,完整你自己。
爱情不靠努力和经验得到,只能在毫无心机的情况下,才能巧遇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