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想一想 我曾经获得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正在追求什么?
而答案 往往是在朋友来了之后 在开怀畅叙之间 浮印得更清晰
而心情 也往往在朋友走了之后 才莫名地安定下来……
一杯红茶 几句实话 胜过那穿肠烈酒
岁月不曾改变什么 只能够尽兴地生活
朋友 烦恼是这么多 我们每个人都在承受
朋友 梦想是这么多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
请你 有空来坐坐 有空来坐坐
(有意思,每个老朋友,似乎都有一首歌。若干年前,我们会在每周五让这首《有空来坐坐》回响在大学的校园里)
十多年后,收到十多年前咨询的回复
“翻出一本册子,毕业前你送的。记得你说,如果有什么想跟你说的话,就写在这上面。坚持给你写了两三年……准备寄给你,就当作是曾经的青春的一个纪念品吧。”收到信息那天,是7月7日,我们的践行者行动日。
收到“小册子”已经是近十天后了,不知道是等的久了,急切的情绪减退;还是怕看到记忆中批判感十足,让人耳根胀红的文字受不住,收到之后并没有立刻翻看。
女儿好奇的探问了几次,终于翻开……是熟悉的笔记,宁静时也苍劲有力,激动时更龙飞凤舞。手稿内容,多半是回答我的提问。如何在新环境立足?如何跟公婆相处?如何解决一些工作中的问题,如何不被异乡客感觉影响等等。
最后一篇,竟是对我的不足的深度剖析,甚至直指父母对我的教养方式的错误。真是血淋淋扒皮。我很紧张的反省、对比,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
为你的幸福高兴
平静之后,拨了电话回去:“东西收到了”。
老友交流,不用做什么铺垫,就自然的开始各种近况汇报,工作一如既往的忙碌,两个同样受腿疾困扰的人,才能体会的身体负荷等等。除了“小册子”里提到的,分享了很多他的视角中,我的变化:进步——踏实和不断学习;提示——仍需克服性格弱点……被一贯的“批判者”给了“尚可”的评价,立刻有被鼓励的小激动。
说起“小册子”要寄给我的原因,还附带一个重磅信息——不想“待娶女友”看到,多出不必要的解释。(同志,待娶女友是重点好吗?)
我暴露起女人的八卦本色,好像小姑子加婆婆般的政审心态,但故作淡然,期间还小小提供“专家”的参考意见,甚是愉悦……
都要幸福
那个因为两张摇晃的课桌,初遇时对我没有什么好感的同学;
那个一起玩了三年大学广播站,在下雨的周末节目中,用“鲍家街”让全校都嗨起来的搭档;
那个把我们俩比作双子座,且说自己是永远面朝黑暗与丑恶,我要永远面朝光明与美好的怪人;
那个带动我读康德、波伏娃、海德格尔、尼采、张爱玲……让我的大学因此变得更有收获的学友;
那个即使俩人同台竞技,也会毫不吝惜的从稿件到表现,细细辅导我的对手;
那个看到我犯错,用犀利的语言敲打我,看我受伤,领我回家的兄长;
那个听说我要见男友家长,陪着我买衣服、礼物,还不断叮咛注意事项的男闺蜜;
那个把自己的前半生习作全部打包交托给我保管,却又在我遭遇重创时淡淡的说,若有不测,会帮我照顾好孩子的哥们儿;
那个直接了当指出我的习作问题,不断刺激我做特色内容输出的导师……
他要开启人生不同的阶段了,我不知道那个他静待多年遇到的女子,是不是他命中注定的爱人,但是我知道,他会用依旧让我仰望的智慧,经营好自己、婚姻和生活。
人世间所有美好的感情,到后来都升华成打不散的亲情。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