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千帆就算当上皇城使,也掌握不了实权,实权在宦官手中,剧中司公雷敬就是宦官。皇城司以武臣二人和内侍都知二人共掌,武臣为皇城使只表示资历官阶,皇帝只会派亲信宦官掌握皇城司兵权,这也是两宋唯一给予宦官兵权的机构。
皇城司相当于明代的锦衣卫,掌宫禁宿卫,刺探监察。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代,顾千帆的名声自然不会好。许多名臣都弹劾过皇城司,比如司马光。皇城使一名始见于唐末,五代时为武德司,宋太祖沿之,至宋太宗时改名为皇城司。《梦华录》的背景是真宗朝,所以叫皇城司。
宋太祖将大批精锐划归到武德司,独立于殿前,侍卫两军之外,不归三衙统管,只听命于皇帝个人。后周的皇宫和宫城的守卫归殿前军负责,赵匡胤作为殿前军的统领,诸将拥护,陈桥兵变后,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立刻封锁皇宫和宫城,切断任何增援皇宫的力量,皇帝,太后和重臣们直接被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上位都没遇到什么阻力。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赵匡胤才设立只听命于自己的一支队伍保卫皇宫。
因为是靠军中拥护上位,所以武德司一开始主要探查军中的情况,严防诸将暗中串联,监视殿前,侍卫两军。随着赵宋地位稳固,重文轻武,皇城司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插手各种案件,对文人士大夫也进行监察。这个过程中,皇城司仗着皇帝的宠信,做了许多不法之事,所以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弹劾。南宋偏安,更是利用皇城司来迫害大臣,强化皇权。宋理宗时的右相董槐弹劾皇城司,不但无济于事,还被排挤出朝。
正是由于皇城司极为重要,既守卫皇宫又监察群臣,所以才由皇帝信任的宦官来掌握实权。鉴于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宦官专权,赵匡胤曾说过: 国朝惩五季阉宦横肆之弊,不典兵,不预政, 子孙守之, 永为家法。所以皇城司是两宋时期唯一给予宦官兵权的机构。纵然权宦童贯掌管过枢密院,又领兵作战,可调兵权和统兵权是分开的,打完杖就要交还,无法一直掌管某支队伍。
皇城使下设指挥,顾千帆就是从指挥升任副使,无论是皇城使还是指挥,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皇帝的宠信,大臣们都会有所忌惮。但即使扳倒了雷敬,皇帝也只会再派亲信宦官,纵然给了顾千帆皇城使的头衔,也只是升一下品级,掌握不了实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