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原文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译文
王子垫请教说:“士人该做什么事?”孟子说:“提升自己的志向。”王子垫说:“什么叫做提升自己的志向?”
孟子说:“志于仁德与义行罢了。杀一个无罪的人,就不合乎仁德;不是自己该有的却去取来,就不合乎义行。居住之处在哪里?就是仁德;行走之路在哪里?就是义行。居住于仁德,顺着义行走,德性完备的人所该做的事就齐全了。”
赏析
孟子认为:人之同情之心为“仁”,其表现为相互亲爱;羞耻之心为“义”,其表现为行为方式;恭敬之心为“礼”,其表现为社会行为规范;取舍善恶之心为“智”,其表现为所妙用之智慧。此乃孟子所谓的“四端之心”,是人本自具足的特性。
古代一般研究学问的人,就用谦卑恭敬之心向圣者请教问题。而圣者根据所求智者的心量来应机施教。圣者就像一面鼓,你敲(问)得轻,回声就小;你敲(问)得重,回声就大。否则,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适得其反。
本章主要阐明了为人处世应具备的两桩事,就是具有同理心和惭愧心。其实这两种心不是从人的身外而来,而是本来就有的。它就像如影随形,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只是自己未曾思考和发挥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设身处地的去践行,同理心和惭愧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坚韧不拔地前行;那么自己的作为就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