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人类的学习场景可以分成四类,分别是:营火、水源、洞穴和山顶。不同的学习场景,可以帮助学习者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但是,现在大多数的终身学习者都太过于集中在第一种学习场景,也就是“营火”。
第一种学习场景:营火
营火,顾名思义,就是远古的时候人类部落营地中夜晚时分燃起的篝火。夜幕降临之后,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着火堆分享故事。这个场景正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开端,让人类的知识和文化得到传承和进化。
营火代表的是一对多的学习模式,像是传统的线下授课、公开演讲、讲座,还有线上的音频、视频、知识服务,都属于这一类。只要是一个人讲授很多人听,就是典型的营火学习场景。在这种模式里,老师、专栏作家、演讲人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会决定选择将哪些知识讲授给哪些用户。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你学习的范围已经被框定了,它的上限就是传授者知识水平的上限。所以,营火学习场景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你储备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作为素材,它很难帮助你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如果你的大量时间都被收听专栏和讲座占据了,那你只能称得上是一个“信息搜集者”。因为你没有时间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能。
第二种学习场景:水源
水源指的是野外的池塘、泉眼等,人类和动物为了解渴,都会主动聚集在水源旁,于是各物种就有了交流碰面的机会。演化到现在,典型的水源场景就是办公室里的茶水间和饮水机,只要是大家能够聚拢闲谈、交流想法的地方就都是水源。
显而易见,水源对应的是多对多的学习模式,指的是拥有不同背景、观点和经历的人,以对等的方式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形成多样化的观点。像是互动型的工作坊、线下读书社群、线上知识社群、技术论坛等,都属于水源这种学习场景。在这种学习场景之下,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人们的思维会进行随机碰撞,形成丰富的思想流,给彼此的大脑带来鲜活的、出其不意的刺激。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对话,你需要和别人交流自己学到的东西,需要畅快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需要被别人的发言激发,同时及时去回应对方的思路。如果你单纯作为对话倾听者,而不参与其中,水源这种学习场景就没有办法发挥它的作用。
第三种学习场景:洞穴
洞穴指的是僻静的、不受打扰的所在,给人安静、隐秘和独处的空间。它是一种独自思考和内化的学习模式。
洞穴的作用不在于让我们从他人身上学习或者与他人协作,而在于当你需要把新获得的信息和已知的事物整合起来的时候,能有一个空间让自己沉下心来,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图书馆的角落、咖啡馆里戴着耳机的读书人,还有公园里独自散步的人,他们通常是在阅读、写作、研究或者沉思,这些场景就是典型的洞穴学习模式。它非常重要,能够使我们最有效地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理解。我经常倡导大家要“亲自阅读、亲自思考”,就是想提醒大家要重视洞穴这个学习场景,潜下心来,和自己的内在展开对话。
第四种学习场景:山顶
山顶指的是你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抵达的目标。这种学习场景意味着你要把学习的成果带到实践中去。
在我看来,山顶是必不可少的终极学习场景。只有真正去做,你才能得到关于自身能力的及时、持续的反馈,才能真正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像是创业、挑战新的项目、攻克新的研究难题,都是山顶这种学习模式的典型场景。
这四种学习场景在共存的时候才是最有效的。如果能以讲营火故事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让人产生兴趣,然后在各种知识社群中,也就是水源这种学习场景中进行讨论和扩展,再花时间用洞穴这种学习方式来亲自阅读、亲自思考,最后主动找到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进入山顶这种学习场景,去积极实践和反思这些知识,学习的成效也就会大大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