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咱家的故事(十四)

咱家的故事(十四)

作者: 月照开烟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1:39 被阅读0次

一九七五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冲毁了我们靠近唐河边的古老村庄。

我在那场洪水中险些丢了小命。家里人滂沱大雨中,只顾于忙着抢救那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人活命的粮食,完全忘了床上还躺着一个呼呼大睡的孩子。

等到母亲看见大嫂抱着和我同年出生的侄女,才惊呼:“四娃子还在床上呢!”

父亲淌水来到床边时,浑浊的河水夹带着黄色的泥沙正在拍打着床腿,再有二十公分就该漫过床沿了。

新农村在政府资助和个人贷款的基础上建了起来。每个家庭根据人口的多少和冲毁房屋的面积分到了一至三间不等的住处。

这样分房的结果,就是一家人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住在同一个宅基地上。大哥分到了较远的东头,二哥分到了较近的西头。

一家分成了三家,彼此之间见面少了,也少了许多鸡毛蒜皮的争吵。倒也过了几年相安无事的太平日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大集体解散了,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

这一年,村里组建了一支板车队,大哥读的书多,人又聪明会算账,被选为了板车队的会计。农闲的时候,就驻扎在市区,为有需要的单位提供市内货物运输服务。

以前大集体时,很少回家的二哥,在农忙的时候,也只好向单位请假,回来帮助二嫂干活。这种情况在当时叫半边户(就是两口子,一个在单位里工作,一个在家里务农。),很普遍的现象。

二哥回家的次数多了,二嫂怀孕的机率就增加了。二哥三十岁有了第一个儿子。

孩子是婚姻的纽带,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续。儿子的出生似乎让二哥忘记了前尘旧事,忘记了曾经发生在身上的种种磨难和不愉快。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咱家的故事(十四)

    一九七五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冲毁了我们靠近唐河边的古老村庄。 我在那场洪水中险些丢了小命。家里人滂沱大雨中,只顾...

  • 咱家的故事(二十四)

    二姐十九岁那年嫁给了姐夫。婆家属于二合一家庭。姐夫的母亲和叔叔先后因病去世。姐夫的婶婶带着两个孩子,父亲带着五个孩...

  • 咱家的故事(二十)

    我八岁上小学,属于比较晚了,而三姐好像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 三姐只比我大三岁,却早早地开始了干农活的经历。 三哥在...

  • 咱家的故事(十六)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我时常在想,一位母亲或许对子女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毕竟母亲和子女相处的时间相对来...

  • 咱家的故事(十)

    大山里的人家,户与户之间大多住得都比较远。 半夜三更之时,堂姐肚子疼得忍无可忍,只好叫醒了表哥的未婚妻。 后来成了...

  • 咱家的故事(十二)

    爱情的火焰被愚昧无情的扑灭。 第二年的春天,堂姐就远嫁河南。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所谓的“丑闻”被男方家知道。 二哥也离...

  • 咱家的故事(十三)

    祝妈妈听了玉英姐的话,一刻不耽误地跑到我家,告诉了母亲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母亲一听,那是真激动啊!饭也顾不上吃,就和...

  • 咱家的故事(十七)

    来到这个人世间,现在还能回忆起来的最早的一件事大概发生在我三岁左右。确切地说,它应该只能称作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有...

  • 咱家的故事(十九)

    婶娘是在我10岁那年去世的。婶娘去世的经历有些离奇。 婶娘和母亲完全是两种不同性格的女性。婶娘是属于那种典型的贤妻...

  • 咱家的故事(十五)

    食品所在七八十年代,那绝对能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单位。鸡鸭鱼肉蛋统购统分,你要想买点肉类需要凭票,关键是即便你手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咱家的故事(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ox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