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生活想法
出发与到达之间,机场里的小旅行

出发与到达之间,机场里的小旅行

作者: afbbcde7fa3e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7:19 被阅读38次
    机场.jpg

    阿兰德波顿自嘲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作家,他不擅长塑造人物,也不擅长讲故事,因此只能写一些随笔之类的小品文。德波顿的文字犹如涓涓细流,充满思考、哲理、智慧与幽默。广泛的阅读与引述是这类文字的魅力之一,但需要绝佳的思考与角度才能恰如其分的将文字与故事引入自己的作品中,为之增色而不是削弱作者自身文字的影响力。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角度则是作家必须具备的特征,正是这些往往被忽略的细节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个角度,德波顿与村上春树的随笔有着相似但又不同的风格,德波顿希望从个体中探索人性持久而深刻的共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一般闪烁着狡黠的目光观察人群,而村上春树更像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天马行空的联想与比喻不时让人惊艳。

    幽默则是这种小品类文字的调味剂,好的幽默让文字隽永而印象深刻,但其中的尺度并不容易把握,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可能很难写出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句子。相比德波顿的其他作品,这本《机场里的小旅行》的册子,显得单薄了不少,他是机场文化宣传的一部分(虽然转身我就忘记了这家机场的名字,但相信对本地人而言应该是有不少积极作用的),但与一般的宣传文案不同,邀请作者以驻场作者身份入驻机场一周并写一些文字的机场,并没有要求作者为机场歌颂些什么,又或者对要写什么的主题也并没有规定,作者自己说,这一方面体现了宽容,而另一方面,巨头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宽容来展示自己更为强大的控制力。
    开篇显得有些局促,虽然机场早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对大部分人来说(除了工作人员),它仍如同驿站般只是旅途的中转站而非终点,我们更关注航班是否准点、服务是否便捷而往往对机场中其他一切置若罔闻,更没有想过要在机场度过一周这么长的时间——对大部分旅行者来说,滞留机场留下的更多是痛苦而绝非快乐的回忆。当德波顿收到这样的邀请进驻机场时,应该多少也有这样局促不安不知所措的感觉,文字开篇对机场概括性的叙述显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就像我们在某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降落时的无助与眩晕。

    这些局促很快随着文字推进而消失的无影无踪,越往后读,熟悉的阿兰德波顿的风格就回归的越多,文字中虽然也不时穿插着与主题有关的描写,管中窥豹般讲述着机场与航空中不为人知的角落,但这些叙述并没有成为主体,而仍然是以作者特有的角度观察的,作者在看到庞大的停机坪上一排排巨大的飞机时,想到每一架飞机造价数亿,从而开始感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富足。在进入堪称奢华的贵宾室时,作者不由对新的社会阶级与等级进行思考,又为离开之后可能很久可能都不会再有机会进来而颇觉失落,短短几句将种种情绪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书中写到的另一些场景就让人嫉妒了,比如在空无一人的巨大跑道上漫步,或者看着庞大的行李运送系统运转,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不由想去体验但显然这并不可能。

    然而,阿兰德波顿最擅长的还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情”,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最“德波顿”的地方,仍然是他笔下片言只语描述的人物、人物之间的情感以及引申而出的人类的感情。无论怎样去叙述,机场毕竟只是一个场所,而比场所更重要的,是场所中往来的人群。作者写到拥吻的不忍分离的情侣,写到阔别家乡刚刚回来的学子,接送旅客的司机,与家人争吵不休的男子,写到擦鞋的师傅,保洁的阿姨,写到所有与机场这一场所有关的人与故事。机场只是每个人旅途中短暂的一部分(《幸福终点站》那样的人生例外),但却也可以是整个人生的缩影。我们在机场经历的分离、相聚、争论、无聊,也是人生种种考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天空中的旅行似乎是从整段人生中分割出来的一部分,但我们还是会回到地面上继续生活,每个人都期待接机口有熟悉的身影出现——即使明知不会有人在那里等待,这是我们对于人生的希望与期待,是人生得以持续的精神力量。我们的人生当然不会因为一次旅行而有所改变,但至少每一次出发与到达之间,我们都应该怀着渴望改变的希望。如果在路上,不妨翻翻德波顿这本小册子吧。

    一些精彩的句子。

    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普鲁斯特
    机场的屋顶重达1.8万吨,但支撑的钢柱却完全没有显露出它们所承担的压力。建筑物如果对自己所克服的困难毫不吹嘘张扬,就会产生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优雅的美感,而这些钢柱就具有这样的美感。这些钢柱以修长的脖子托着400米长的屋顶,仿佛它们只是顶着亚麻布,举重若轻的姿态激励着我们以同样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重担。

    我想起罗马哲学家塞内加为了皇帝尼禄而写的《论愤怒》一书,尤其是书中指称愤怒根源于希望的论点。人类之所以愤怒,原因是我们过于乐观,所以才会无法接受人生中必然的各种挫折。一个人若是因为找不到钥匙或是在机场遭到拦阻登机而放声怒吼,其实就是表达着一项动人但过于天真的信念,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不会出现钥匙遗失的现象,而且我们的旅行计划也应该都一定能够实现。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有在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才能认知到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否则,我们的视野就不免遭到日常生活中挫折与怨忿的蒙蔽。

    只要家人之间发生口角,科技文明所赋予我们的一切优势就随即消失无踪。

    死亡的念头会把我们推向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这种念头会赋予我们勇气,促使我们追求内心所重视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辛苦和劳碌是为了什么呢?追求财富、权力与优越地位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亚当 ·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 1759 )里问道。接着,他又提出这项回答:“引人注目、被人关心、得到同情、自满自得和博得赞许”——协和贵宾室的设计者显然精确达成了这样的要求。

    就算你心爱的人已经表明自己当天必须忙于工作,就算对方说他不喜欢你出远门,就算对方已在去年6月和你分手,或是早在12年半以前就已去世,你还是不禁觉得他们可能会来接机,就只为了给你个惊喜,让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否则我们绝对活不到现在)。

    人生中有一种说来古怪、但终究颇为恰当的现象。在我们满怀激动地与心爱的人重逢之际,人生却总是要为我们的情感关系投下一大障碍:也就是必须缴付停车费,并且在立体停车场内找寻出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发与到达之间,机场里的小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p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