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知音

作者: 匀尔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22:46 被阅读0次

    放在手边的书,总是会被搁浅一段时间,我没有一口气读完的习惯,或者说缺乏一种耐心。但是好书还是会不懈地持续读下去。每个读书的时段,体会感受各不同。大概读书的时间可以从上中学时算起,读书就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但是真正学会读书、能读懂领会、融会贯通,能够吸收书中的养分和精华,最后经过沉淀变为自己的学识养质,是不容易的,它是渐行渐化的过程。

    在生活中磨砺感受体验曲折的人生,是双脚迂回往复地行走在大地上,是在厚实的土地上格写散文和美文。回首时,是回看自己的一本心灵履历,一本厚厚地、在时光中打磨的书。

    读书,是在读很多个“我的过去”,任何一个作家写出的书都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在选择读书的时候,就是在和我们自己谈话。读书是和“无数个我”在聊天谈论,我们会有选择性。

    选择好的书,就像走进美好的心灵。无论从思想,精神都是一种真正的提升。如果带着一种分别心、分离心去读,就无法和书化为一体,那样的读书,就只是看看文字,就像数数一样,读完文字什么也没记下,也无法获得新知。

    读书绝不是为了使我们心情愉快,也不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读书是为了充实生活,提升人生的境界。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文学,选择什么样的书才能获得益知?如果将我们的读书和求知范围,眼界,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体验,感受,那我们的视野将会在世界文学领域,世界图书上进行选择,这更适合我们的求知之路。我们进入活的知识,每个人都会因自己的需求而选择。

    文学的重心是因人而异,知识结构不同,侧重不同,决定了读书的风格和领悟的境界之果。其实,最好的读书就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分享和互动。但是能真正找到共鸣者很少。也不一定完全能够探讨交流的畅快,因为即使相同的读者,还要区分对书的领悟程度。半生半熟,熟读,读通,读透,都是很不容易的。这也取决了一个写作者的深度思考,能不能写出好的作品,而读书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想想自己半生以来,读书是囫囵吞枣,半生半熟,半知半解,到后来开始写作时,才恨读书浅。“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还把更多的想法都留给了明天。羞于面前书架陈列的书籍,有一种对他们的歉意,辜负了自己一点一滴选择和收藏的付出。我是在书上舍得花费,也认为自己选择了好书,只是自己一再地懈怠和放任习惯,读书成为空架的思想,愚蠢地把他们当起了古董。

    我对书的要求几乎完美,注重出版社,书的装帧和设计,外国文学更要注重翻译者。而且很喜欢线装本,翻看时能感受到一种古朴的美。可能是由于视力的下降,后来更喜欢大字版的正版书,读起来很舒服。之前因为廉价而购买的缩印版,非常小字的正版书,我都送与他人,不再将它们收藏,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读书的兴趣一下子就没了。但是,我也会保存一些更古旧的书,那些书的纸质已经发黄,印刷质量跟现在的印版质量相差很大,但是追求完美好书的我唯独对它们有着独特的厚爱。因为它们保存了一段历史,是一种记忆犹新的回忆。有时候捧着它们会勾起我写作的灵感,在自我假想中像是文学有了深度和知识沉淀。

    从谈读书又扯到对书籍的收藏选择上来了,偏离了读书的题意。外国作家在写作时总是喜欢用魔力一词来展现他们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极限表达。他们在语言创作的运用上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敢于挑战思想到灵性的直通道探索,以魔幻语境的写作代入感,将现实融于其中。思想是跳跃式的,而我每次读到这样的书,就像我听着似懂非懂的钢琴曲,开始时听不懂,再听有了感觉,继续听,听得心里澎湃。若是要说那澎湃的音符表达的是什么,只能感受,却不能言其境语,因为那是充满魔力的神奇力量。

    当我们听完快速起伏的充满魔浪的神曲后,再切换到中国式的古筝慢步,它会带给人一种怎样的色空自在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的知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s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