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230天。不知从何时起,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心理学,在樊登读书平台上,凡是涉及心理学的书籍,总会多听几遍音频,多看几遍文字稿,琢磨揣摩书中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非常认同。
好书路斯·哈里斯是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撰写过多部基于ACT的自助书籍,其著作现已有超过15种语言的译本,并在20个国家出版发行。他因在培训ACT治疗师时清晰、易理解而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而广受推崇。
他在《幸福的陷阱》中阐述了不同于以往主流文化倡导的对幸福的执著追求,提倡从根源上转变人们应对痛苦想法、消极情绪的方式,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去体验痛苦的想法和情绪,削弱它们的力量,减轻它们给我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破除对幸福的“迷信”。
书中谈到“什么是幸福的陷阱”,从幸福有“四个迷思”说起。
第一个迷思就是“人们认为幸福是人之常态”,每个人看别人都挺幸福的,因为你看到的仅是外表和外在,你认为的别人幸福仅仅是你认为而已,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比较罕见,大量的人都是在人前展现出光鲜的一面。
第二个迷思是“人们认为不幸福就是缺陷”。我不幸福,这是我的缺陷,我要改造它,就像身上的痒处,本身不该痒,怎么就痒呢?痒,我就要挠它,要不断地挠。认为人生本来就应该幸福,只要有一点感受不好,就觉得自己非常失败。
樊登讲书第三个迷思就是“我必须清除掉消极情绪”,什么是好情绪?什么是坏情绪?悲伤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大多都会说悲伤肯定是坏情绪,我不喜欢悲伤,我喜欢快乐。
当有家人去世,我们非常难过,痛哭流涕,这时的悲伤情绪其实成为一种疗愈,代表着对亲人的爱。如果我们刻意地认为这些情绪就是消极情绪,而有些情绪就是积极情绪,每个人每天都要满满的正能量,每天遇到什么情况下都要喊口号,都要觉得人生一定有希望,一定要克服和避免坏情绪,仔细想来,不一定健康,也不太合情合理。
大多数人将“害怕”评判为一种“坏”情绪,却花费时间和钱财去看恐怖电影和读恐怖小说,专门体验“害怕”的情绪!可见,情绪本身并无好坏,说某种情绪是“坏的”,这只是一种想法,是自己做出的判断。
第四个迷思就是“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控制想法和情绪”。一个人完全控制想法和情绪,是不可能做到的。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稀奇古怪的各种各样的想法,控制不让它产生,难矣。
我们往往在遇到任何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就是控制它。只要痒就挠,只要心情不好,去唱歌,去跳舞,暂时有作用,有意逃避它,忘记它;我不接受我现在不高兴,我不接受我现在低谷,我不接受我不幸福。这种不接受付出力量其实挺难受的。
接受这就是迷思,就是幸福的陷阱最重要的来源。这些迷思导致恶性循环,生活中大量的烦恼,其实不是那个事情本身带来的烦恼,而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应对带来了大量的烦恼。过度的反应,过度的反弹,过度的反抗,导致了大量的婚姻不幸,孩子出现状况,各种关系恶劣等等。
合理控制迷思,而不过度控制,也就是说,在控制有效的时候才运用控制,控制不会妨碍真正有价值的事;当无效时依然不断地使用,当控制会妨碍做真正有价值的事的时候,就过度了。
作为内华达大学基础心理学教授和美国ACT疗法推进协会前主席的斯蒂文·海斯博士认为:我们应当承认否定性思维在人的一生中总是会重复出现;不要试图挑战这些负面的想法,而应当把精力集中在确立我们的价值观并竭力去实现它。一旦人们愿意接受消极的情绪,就会更容易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并坚持向这个方向发展。
价值虽然说来容易,但做来很难,海斯的主要观点是,当人们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思维的时候,很难去考虑生命中真正的大事。
幸福不是单纯的感觉良好,不是单纯的快乐,单纯的顺利,而是如ACT疗法所说,人生在世,会遇到无常、挫折、痛苦,接纳生活带给我们的痛苦,并能立足现实、不断自我觉察,找寻到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在价值指引下承诺行动,从而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