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小区被选为创建示范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经常来小区检查工作,要求按照规定所有的杂乱物品收拾干净,保持绿化整洁。
由于是老旧小区,居民比较随意,在最大程度上予以配合,但是冲突不断。一次居委会中午突击检查,没有通知住户,直接就一位老大娘辛苦收集来的废品给清理了。老大妈知道了,出来和居委会会人员争论不休。一个是声明自己执行工作,一个是怪他们不体谅人情。
居委会主任在做群众工作时从来都是一副强制命令语气,殊不知在居民心里都在说她的不是。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就想居委会,本来是为居民服务的,他们的用意也是为了让居民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任务过程中,和住户的沟通总是不尽人意,很多居民对于居委会工作人员都是抵触甚至敌对的态度。
这就涉及到了沟通的方式问题,他们用一种命令或者是不体谅的话语,让住户很反感,激发一些语言上的冲突。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突出其优越性的标志,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果是不当使用语言,反而对沟通会造成一些障碍。
002语言是工具,使用不当,他们就变成利器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述了进行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教会人们如何通过沟通使自己的生活更和谐美好,解决众多生活中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就像水果刀,本职工作是用来削水果皮,如果挪作他用,可能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所以,工具性能否发挥,取决于使用者的方法。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文明被标榜在各个领域,我们好像离暴力很远,但是还有一种隐性的暴力,在时时刻刻的对人们的精进行造成了伤害,无法弥补的创伤,这种暴力,每个人都会使用,他就是语言。
人有一个弱点,越是亲近的人,就容易受到自己人的伤害,而伤害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你的话语。
我们会因为孩子作业完成不好,而对他大加斥责。
因为沉迷于游戏,屡教不改,而恶语相加。
但是,那些暴力的语言过后,带来的是对孩子心灵更大的伤害,并没有挽救他们于水火,反而把他们推入更深的谷底。
人们在有情绪的时候,更应该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让他们称为相互沟通的窗子,而不是越来越厚的墙壁。

003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观察
你只需清楚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非判断和评估。观察的结果是客观事实,而判断和评估带上了主观色彩。
2、表达感受
例如受伤、害怕、开心、气愤等。
妈妈对青春期儿子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我看到你的脏袜子扔在沙发上,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3、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通过批评、评论来表达我们的需求,别人通常的反应是申辩或反击。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别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4、请求
表达请求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妈妈对儿子说完前三个要素之后,紧接着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泡到水盆里?”这样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这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就像我们进入饭馆说要份面条,那么老板就会给我们端上来面条而不是炒米饭。
不清楚的表达“”我饿了,”只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更多的是自话自说,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总结非暴力沟通的过程如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的基石是心存爱意它适用于各个方面的交流和环境包括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学校以及培训组织外交解决冲突和争端等等。
004表达或倾听都是好的开端
倾听可以预防潜在的暴力,别人在生气时要倾听,别人在烦恼郁闷时,需要的也是倾听。
我们在见到一个人,从事愚蠢的攻击,暴力杀戮行为的时候,总是善于用语言的力量去讨伐他,鞭挞他,而很难静下心来去倾听他的内心,他的心路转变必成,她是怎样走上这样的一条道路的?我们只有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及变化才能去加以引导。所以倾听和语言是沟通的两扇窗子。
对待孩子,家长只是一味的命令、限制、斥责、很少倾听他们的内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隔阂。
所以从自身开始,用非暴力语言的四要素去审视自己的沟通方式,去倾听他人的内心,才能少一点伤害,多一点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