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学戒律 ⑩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修定,修空性慧。如果有了禅定基础,持戒便能事半功倍。我们之所以觉得持戒艰难,正是因为内心躁动不安。尤其是面对各种外缘时,各种妄想此起彼伏。在这样的内心波澜中,我们往往会失去控制。但若是有相应定力,能将心安住在善所缘境中,很多念头就无法产生活动。一个有定力的人,尤其在定的状态中,必然不会犯戒。比如定共戒,就是在禅定中成就的,在定中自然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
(摘自《济群法师网站》)
戒 品 ⑨
应此生持戒,因此生戒净,则此生必得,一切财福乐。
注:人有时虽知持戒之善,但常藉事藉时,而不受持。不知此生即应持戒,因为此生,若能持戒清净,则亦在此现生之中,可得一切财富、福缘及福乐之果也。
(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戒德问答 ⑧
阿姜李
持戒──有戒德──意味着使言与行住于正常状态。具戒德者,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清净的。作为果报,他们得到的财富殷实、长久。具戒德者,无论说什么──无论说多少──不会令听者有刺耳感。它可以带来善运,使听者感觉顺耳。有戒德者无论思考什么,假若本来是件难事,将会转为易事;假若是造什么物件,会做得美观,这都是那戒德的缘故。不过我们多数人,倾向于太轻视戒德,不在工作与活动中行持,因此沉重不堪,跟不上世界的进步。
意、语、行不受戒律统辖者,好比盖满细菌、烟灰:有所触处,皆受污染,难以实现目标。即便成功,也不长久。言语也一样:言语不能长久维持戒德者,常被听者怀疑、鄙视。他若想找人要钱,会有困难;一旦得到钱,也不能久存。心意也一样:人若无戒德掌管心,他的思考是暗昧的。无论想什么计划,会有困难,即便成功,也不善不久。
制戒因缘 ④
须提那此刻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故乡,他的故乡迦兰陀村是一个有名的产物丰富的地区,他想把比丘们带去自己的故乡,藉此机会能让父母供养同学比丘们,在他以为是再好没有的事。
须提那带领一群比丘回到故乡迦兰陀村的时候,父母闻讯之下,欢喜异常,他们请求须提那务要抽空回家一次。
离开和合的僧团,独自的回到家里去,须提那为这个问题踌躇起来。他后来想起听说佛陀当初也回王宫访问过父王,现在他回家探访双亲,当然也是寻常的事。同时,他也想到能够回家一次,双亲一定很欢喜以更多的食物供养给同学的师兄师弟。
因此须提那就决定归家,家中的父母闻讯大喜,特别叫须提那的妻子化装,要她打扮得像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并教她一些甜蜜的言词,以便能打动须提那的心。
(摘自《佛教天地网》)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 ⑿
正如《法华经》所言:“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由于一味地执著外境,结果迷失了自己,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
在我们的人性中,贪、瞋、痴是危害我们心理健康的三种主要毒素,当它们发作时,就会带来杀、盗、淫、妄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不仅会纵容我们的烦恼,助长人性中邪恶的力量,伤害到我们的心灵健康,更会侵犯到他人的利益,由此造成无量无数无边的罪恶,饱受六道轮回之痛苦。(摘自《佛教导航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