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初年,为了防御柔然等族的侵扰,朝廷在北部内蒙古和张家口一带建立了许多军镇,包括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御夷镇。这些军镇的镇将都由拓跋贵族担任,镇兵主要是鲜卑人,也有一些汉族地主子弟。起初这些边镇将士地位比较高,朝廷称之“国之肺腑”,靠得住的力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边镇将领和士兵的地位逐渐下降。由于战争扩大,兵源不足,一些判刑的罪犯被发配到边镇上服役。在人们心目中,边镇将士不再是“国之肺腑”了。而跟随魏孝文帝南迁的贵族,却享受着优厚待遇,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样边镇将领和朝廷之间、和南迁贵族之间,边镇军民和将领之间,就形成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爆发了边镇大暴动。柔然族统治者阿那瓖(guī)带兵攻入怀荒镇,掳走了二千多军民,数十万头牲畜。怀荒镇军民实在生活不下去了,要求镇将于景开仓借粮,于景置之不理。愤怒的军民把于景杀死。
怀荒镇军民暴动很快影响到其他各镇。有个叫破六韩拔陵的匈奴人在沃野镇起义,占领沃野镇。第二年又攻下武川、怀朔两镇。那些被歧视的边镇下级将领和士兵,汉族、匈奴族、羌族的劳动人民,也都参加了起义行列。仅仅半年多时间,起义的风暴就席卷了所有的边镇。
破六韩拔陵攻下一些城镇后,改年号为“真王”,发出推翻北魏统治的号召,各镇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队越来越壮大。
北魏统治者得到边镇起义的消息,赶快派兵镇压。破六韩拔陵接连打败北魏军将元彧、崔暹、李崇军队。后来,北魏镇军将军元渊勾结柔然族首领阿那瓖,又与起义军叛徒铁勒部酋长乜列河密谋,采用前后夹攻,起义军失败了。破六韩拔陵不知去向,可能是牺牲了,二十多万起义军,全都被北魏军俘虏了。
边镇大暴动失败以后,北魏统治者把俘虏的起义军民,分别押送到河北各州县去。一路上军民们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到了河北,仍然找不到生活出路。终于又再一次发动了起义。
孝昌元年(525年),被迫迁到上谷(今河北怀来县)的鲜卑人杜洛周首先发动起义。第二年,被迫迁到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的鲜于修礼和葛荣也发动起义。两支起义队伍互相声援,很快就占领了河北许多州县。
北魏朝廷急忙调兵遣将,派杨津去镇压起义军。杨津收买起义军中的一个叫元洪业的头目。元洪业乘机杀死了鲜于修礼,这时候,葛荣挺身而出,领导起义军把元洪业处决。葛荣被大家推举为领袖,史称“葛荣起义”。
葛荣占领了瀛州,自称天子,定国号叫齐,改年号为广安。接着葛荣占领了冀州(今河北冀县)、殷州(今河北隆尧县),控制了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不久又打下信都城(今河北衡水县西南),活捉了北魏皇族元孚,杀了上谷起义的杜洛周,合并杜洛周队伍,号称百万,准备向北魏北魏首都洛阳进军,推翻北魏统治。北魏朝廷派出大将尔朱荣,带领七万精兵,向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扑。
葛荣自恃兵多而轻敌,终因兵力分散而被尔朱荣打败。葛荣被俘,押到洛阳后杀害了。
经过边镇大暴动和葛荣起义,北魏的政局十分混乱,边镇将领乘机控制了朝廷大权。公元523年边镇将军高欢拥立孝文帝的孙子元修当皇帝,就是孝武帝。孝武帝不甘做傀儡,跟高欢产生十分尖锐矛盾,高欢带兵进逼首都洛阳,孝武帝逃走。高欢另立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当皇帝,就是东魏孝静帝,首都也由洛阳迁到邺城。
孝武帝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年轻时参加北魏边镇暴动,十八岁担任葛荣手下大将。葛荣失败后,他投降尔朱荣,被派到关中镇压关陇起义军。从此,宇文泰的势力强大起来,成为与高欢齐名的将领。孝武帝投奔宇文泰不久被杀。宇文泰又立孝文帝另一个孙子元宝矩做皇帝,就是文帝,首都建在长安。从此,北魏同时有了两个皇帝,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西魏实际上由宇文泰掌权,东魏实际上由高欢掌权。西魏跟东魏比,地方小,人口少,经济落后得多。
(陪伴营2022年12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