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变动工作,最近在思考舒适区的问题。
即将从一种休假状态重新回归职场,说实话是略带恐惧的。
以前的工作,日常相伴的是压力和焦虑,以至于多到自己都习惯了那种感觉。
一段时间的休假,整日都是轻松自在的,可以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可以无所事事的发呆一整个下午,岁月真他娘的静好。
然而新的征程还是要开始了,不可能一直停滞不是么,会疯的也许不是你,而是你妈。
不上班是每个人的舒适区(部分受虐狂除外),我在想为什么越是临近上班的日子,越是烦躁。不是朝九晚六令人难过,也不是看人脸色令人抓狂,而是面对未知让人提心吊胆。
舒适区外,意味着未知和不确定,意味着也许并不擅长的事即将来临。光是想想就觉得渗得慌。
我一直是个特别不喜欢违背自己性情的人。比如有一天我终于认清自己本质上很内向的事实后,就放下了非要周六日出去社交的伪装,学会拒绝朋友的邀约,选择宅在家里从天黑到天亮。
原来这比去夜店爽一百倍,也比逛街舒服一千倍。我是多么的尊重自己啊,怎么可能违背天性而去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呢。
这个观点,被上一份工作深深的逆转了。
那是一家技术为核心的超大型外企,你可以不摆领导,也可以不参加公司组织的任何social活动,也可以迟到早退,只要语言和技术足够好,能完美解决客户提过来的问题,就能升职加薪一路职场金领那么走下去。
比起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国内企业,压力确实大的多,但比起需要处处提防人际关系的体制内工作,职场简直不要太好混。
可就是这样一份途径明确的工作,我混成一个惨败。
归根结底,在于自己真的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作为一个商科出身的人,不想学习太多IT技术性东西,可偏偏被置于需要与代码打交道的位置上,除了工作里遇到,别的时间,一点都不愿多看几个程序多敲几行代码。持续几个月的工作,并没能让我的技术提高多少。
英语也是如此,每天往来邮件电话都是英语,除了工作中用到的,别的时间,从未好好系统恶补过商务英语。我就这样得过且过着,然后看着同时进来的同事独挡一面,而自己还是一个新人一般的小渣渣。
随着工作难度加深,再也无力胜任,技术令我吃不消,也没有机会从头开始学习。我知道,此时,已不是突破舒适区那么简单的事了,是壮士扼腕也无力回天。这个专业领域,没有办法再混下去。
想清楚不久后,我选择了转行。
这一次职场经历,让我深深反思自己,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应该那么顺应自己的性情?是不是明知不太擅长,也应该试着突破一下?是不是恰当的时候,该去逼自己一把?
回想起小时候,很早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个很喜欢social的人,也不喜欢当众出风头讲话。那时候读小学,老师总是花一整节课的时间让逐个演讲,我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直到最后几个没办法了,才上去憋得脸通红说话。整个等待和拖延的过程,都是高度焦虑的,你知道那个时刻一定会到来,却迟迟不愿面对。
有一天我忽然顿悟了,如果一定要面对站在讲台上的一刻,为什么我要让紧张和煎熬延续那么久?与其在焦虑中拖延,不如第一个上去,早死早超度吧!
从此以后,我会第一个回答问题,第一个上台演讲,第一个冲锋陷阵。奇怪的是,没过多久,竟然不紧张了,不会再在开始前胃痉挛成一堆,也不会憋得脸通红。甚至偶尔,开始享受那个被人瞩目的过程。
那个时候,不到10岁。而十几年后的现在,我却忘记了曾经那个敢于突破舒适区的年少的自己,变成了一个用满嘴“做自己”来抗拒挑战的人。
回忆当年才发现,突破舒适区,不是每一次都要面对挑战,而是只需要面对一开始的艰难,就很快能将非舒适区变得舒适,你的舒适区扩大了,硬生生被踹开了一个裂缝,最终打通了一面墙。
所以进入一个行业,最初的三年最难熬,什么都是不舒适的,直到熬过这个阶段,你轻车就熟得心应手。又过一段时间,这种舒适变成了温水煮青蛙,这时候应该意识到,需要去更深的层面探探风了,你该去尝尝新的不舒服的滋味。
纳西姆·塔勒布在他著作《反脆弱》里说,人是反脆弱的,你不可能被轻易杀死,相反,会在不确定性中调动起身体的适应机制,在不确定性中受益。
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不仅仅是要有突破舒适区的精神,我们要讨论的东西更加深入:舒适区和做自己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不矛盾。
为什么,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以为的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自己。
初中的时候,你偶尔看了一眼表哥的高数书,觉得堪比天书,80岁你也一定不会弄懂这种东西,直到自己上了大学,直到考试前一夜,你终于勉勉强强承认,这东西也不是那么难学。
人的认知是会升级的,曾经以为不会的东西,将来很有可能很容易就掌握,曾经觉得做不到的事,未来也许轻而易举。那个初中时不会高数的自己,和大学里过了高数的自己,哪个才是真正的你?两个都是。只是时间和情境不同,你不能因为小时候的认知水平,推定将来舒适区的范围,同样也不能因为后来的能力,否定曾经的极限。
我们突破舒适区,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重新界定自我的机会。你可能就此延伸,也可能就此划定一个当下难以跨越的边界。
在这场突破自己的战斗中,没有人会输的,只会更懂自己,懂自己的能与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