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读书的意义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书,无论对于那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
在今天物质丰腴的社会,快餐式阅读、浅阅读大行其道,人们对信息的掌握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捷,但是信息的掌握更多的是在于知道,并不能对个人起到太大的作用。
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大概是古人每天接受信息量的成百上千倍,却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这也许就是古人智而不博,今人博而不智的原因之所在。对于如雪片飞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对我们有用的,而是那些软件和平台根据个人的喜好推送给一个人,你喜欢了解什么,什么就会时刻的围着你。
况且对于这样的信息更多的是猎奇心理,天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沉溺在信息之中的意义并不会太大,除非你是新闻工作者。
读书的作用就另当别论了,当然读书的形式不一,纸质书或是电子书都可以,但是深阅读是毋庸置疑的。
读书的种类自然不同于所学专业知识的读书和上学时为了应付考试的读书,却也是涵盖之广,可以是哲学、心理学、历史、小说、诗歌、传记等等,而读书的的出发点就是喜欢,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并无其他目的的存在。
当然,有很多的人认为读书并不能带来经济收入,甚或是不能转变自己的处境,读书无用还是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潜在或是明确的存在着的。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有很多人知道读书有用,却不知其真正的用处,到书中去寻找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却未免大失所望。
什么是真正的读书,应该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没有任何的功力目的,只是单纯的喜欢沉溺在书中,久而久之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得以悠然的面对身外的一切。
读书能带来精神上的乐趣。人们休闲和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运动、健身,甚或打牌、唱ktv等等;人们的爱好也可以有很多种,诸如书法、绘画、乐器等精神享受,以及花、鸟、虫、鱼的自然之乐趣,甚或是旅行、摄影等等,但是唯有读书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精神享受。
黄山谷曾经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于经常读书的人来说,自会是有深刻的体会,便觉得这话说的毫不夸张。
我们从懵懵懂懂的幼儿开始便接触了文字,从书的墨香中感受文字的神奇。对于80后,一定不会忘记那巴掌大纸张发黄的小人书,插入下面配上简单的文字,大多是历史体裁的,给哪个缺少书籍的时代的儿童带来了多少的温暖和遐想,也陪伴了哪个时代的人度过美好的童年的时光。
可是在我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书籍可以读,不是因为读的多没有书可读,而是书少无书可读。当时村子里的小人书也仅仅有几十本,至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则更是罕见了。
村子里唯一的一本武侠小说是《三侠剑》,这本书读了不下数遍,甚至有的章节都能背诵了,后来却被母亲当做闲书被无情的放进了灶膛了,变成了一滩灰烬。唯有到了初中、高中有很多的文学书可读,却因课业的负担,就看的没有那么多了。
这在那个年代不可谓是一种遗憾,反观现在的孩子,不是无书可读,是有书不读,对于读书的乐趣没有那么大了,反倒是对于电子产品上的游戏更为亲近,退而求其次也是看电视。
看似可玩的玩具多了,游戏也越来越高端了,是否能从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远离大自然的,学校、家里、兴趣班几乎称得上三点一线,业余时间看电视,玩游戏,难以接触大自然。
在这一点上,我们小的时候在自然中的乐趣就多多了。春天的时候到树上摘榆钱、山坡上放风筝;夏天的时候到山上采蘑菇、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秋天在林间摘果、地里烤红薯;冬天在山坡上滑雪、河里滑冰。
这些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是无法接触到的乐趣,也是很多孩子五谷不分的原因之所在。
前些日子,去西安游玩的时候,在一条街巷附近,一只小老鼠跑了出来,个头很小,东张西望后便跑开了,儿子当时很惊讶,这时什么动物,真好玩。在乡村,老鼠岂不是最常见的动物,老鼠经常的祸害粮食,而且无孔不入,在粮仓边上、场院里,几乎是有粮食存在的地方,都会有老鼠的身影,家家户户除了养猫以外,还得人工的驱逐老鼠了,真可谓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儿子却觉得老鼠好玩,说回去一定要买只仓鼠玩。于是在想,现在的孩子远离大自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
为何要读书呢?
读书给人精神力量。
当你心情沉闷低落时,那些励志的故事和人物传记,让你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当你感到彷徨迷茫的时候,那些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书籍,会给你启迪和力量;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那些循循善诱的书籍,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梦想的前方。即使你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去读书,那麽它将拓宽你生命的宽度,给你厚重的精神力量。读书让你的内心处于平静、平和,让人能有足够的时间和遐思体验生活的乐趣和真谛,也许只有读书是对付生活的繁杂喧嚣的最好的方式,是人的心灵的一次的洗礼。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慢慢的融入到一个人的生命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在起作用,正如我们的一日三餐一样,都会转化成我们的骨肉。
读书能改变人的容颜。
读书能够改变人的思想、人的思想的改变能够使人的心胸更加开阔,那麽一个坦坦荡荡并充满着思想和知识财富的人,怎能不器宇轩昂、镇定自若呢,书籍仿佛流淌在人类身体的血液,给予人充足的营养。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即使他站在那里,什么也不说,他的脸上也会洋溢平静快乐,他的眼睛里也会充满智慧之光。读书吧,趁着年轻,趁着你有大好的时光,让书籍陪伴着你的成长,度过人生最好的时光。
读书能够提升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以及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谁都想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那么有一条捷径就是读书。
读书能够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你会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也许你是一个不冷静的人,当你饱读诗书以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平静、平和,对一些琐事,你也会站在一个高度来看或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或是站在更久远的时间来看,一切都会变得可以理解、可以沟通。其实在交往中的一些纠纷和矛盾,无非是我们站在了自己的立场,没有更好的换位思考。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我们只是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充分运用罢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读死书,死读书,要活学活用,而不是像书呆子一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很多人宁可花很多的钱去美容、去买昂贵的化妆品,甚至去整容,其实你没有看到,读书是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人的容颜、人的谈吐、人的思想、人的修养的。
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民国时期的才女林徽因,不但人长得美,而且有才气,不但通晓建筑,而且诗歌、哲学样样精通,才会受到诗坛才子的徐志摩的追求,徐志摩为了林徽因成为民国初期公开离婚的第一人。哲学家金岳霖也为其终身未娶,几次改变住所,林徽因住在哪里,金岳霖就住在她家的后面,当然也不会打扰林的生活,这就是精神恋爱的最高境界吧。最后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结为夫妇。难道只是因为林徽因长得美丽吗,当然不完全是,她的才气、她的修养才是大受人们追捧的。
读书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人的命运的改变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因素,当然也存在找偶然性,但其中的必然性莫过于读书吧。读书在古代来说,读书人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利禄,一旦高中,命运将会即刻发生改变。在今天,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为了将来有更好的生活。读书对于人们的命运的改变是毋庸置疑的。
读书让人变得优雅从容。
在今天人们总有这样那样理由不能读书。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书店的生意还不如足疗店的生意好,在街上看到书店是门可罗雀,而那些休闲会所、足疗店、美容中心却是生意红火,人们大抵更注重养身,而不是养心。
主持《诗词大会》,后又主持《朗读者》的董卿,作为央视的节目主持人,每天都读书一小时,而且坚持了数十年。于是在诗词大会上,董卿对诗词的掌握程度不亚于有些选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董卿的气质更多来源于她的自信、知性。
纵观现在那些养生馆、整容医院,爱美的女性趋之若鹜,为了换来容颜的美丽不惜代价在脸上涂涂抹抹亦或是忍受着整容手术的剧痛以及术后的各种不适。
倘使能够让人年轻和美丽,其实最简单的莫过于读书和健身,健身能够带来完美的身材,读书能够带来美好的心灵和优雅的气质,无论男女莫不如此。然而现实中又有那麽多人宁肯灯红酒绿、浮华奢靡来掩饰内心的浮躁和孤独,也不愿用静下心来读书以充实精神世界;宁肯去整容、保养换来短暂之美,也不愿用健身的汗水换来健康的永久之美。
无论是改变人命运的读书,还是营造精神世界的读书,读书都有其意义之所在。
(2018.11初稿 2019.10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