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209083a04b4e57ec.jpg)
前几天看见一篇文章题目是《985,211的学生为什么不逛简书》,作者看来是个学生,文笔写的很好,分析的也很透彻,还举了好多例子来佐证她的观点,只是她的说法似乎惹来了许多简友的滔滔辩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8b461380fa4ac3d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7158b24e2b16e4f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c0a78150748ac5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e0dbe2067169348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2804d9b21727e4e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f2a9740b94bf28d1.jpg)
看完了这篇文章又看了大家的评论觉得大家还是很有意思的,大概阵营分了两面,一面是985/211的学生觉得其实我也玩,只是你并没有发现,可能心里还有一点点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不是985/211的学生会觉得你是有意在无形之间抬高了985/211.
那么问题来了,把985/211提出来在无形之间就将一件比较简单的个人随想提升到了一种社会问题的层面。我们其实都知道,985来自于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讲话,截止到去年双一流大学入选名单的公布,我国共有39所985建设高校,而双一流建设大学入选名单中,原985高校也全部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3360055/a534943152a87eef.jpg)
211大学是我国“九五”期间立项建设的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跨世纪重点建设工程,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91所211重点建设高校。在985/211建设高校中,所有的985高校均是211,也就意味着考上985就是考上了985/211,985高校共39所,按照每所年招收高考升学5000人,每年985将招收约20万人,而我国每年高考人数约为900万人,也就意味着在应届毕业生中,每50人中会有一个985高校毕业生。
许多人都觉得,985/211高校的学生会比普通高校的学生优秀,就现实而言,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尤其是企业招聘,许多企业都愿意要985/211高校的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要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力强,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毕业找工作,用人单位只招一个人,然后就只要了我的这个朋友,我朋友跟我说:“我觉得我很水,我问HR为啥要我,HR回答很简单,以为只有你是天津大学的”他开玩笑说:“看来读个好大学还是有好处的。”
其实社会对985/211高校的普遍认知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粗拙的见解:
一、就生源而言
985/211高校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特长生除外)至少要高出本省一本分数线30分以上,也就意味着在普通高中(特别重点高中除外)一类二类班中学生至少要在班级中成绩比较靠前,这类学生一般有几个特点,要不就是自己智商平常但是很努力,要不就是智商非常高可以不用很努力,要不就是智商很高有很努力(这类学生一般都是清华、北大、复旦的生源),从个人资质上这类学上基础较厚,这里所说的基础并非学业基础,而是学习方法和理想目标,从生源来讲,这类学生无论是在智商还是在刻苦度上都至少有一样是超迂别人的。
二、就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而言
985/211高校国家每年要拨出许多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研究建设,就我的学校而言,国家每年划拨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不仅仅要把所有的配套设施建好,还要用最好的,每年学校都要将学生的各种条件升级,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过的最舒服,其实也是尽最大努力将钱花完,因为每年钱花不完国家就要将钱收回,第二年重新划拨,如果第一年花了10亿,国家自认为你可能用不了那么多钱,第二年就只会划拨十亿,所以学校一直都要建新东西来花钱。研究生的所有学费均由学校和国家出,学生不仅仅一分钱不用拿每年国家补助8000元生活费。学校为了引进人才,对引进人才的科研支持力度很大,新进的三十几岁的“千人计划”青年学者,启动资金1000万,后期实验室等设施建设1000万,也就意味着刚进来就有2000万的科研经费支持,为许多专家及青年人才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而他们来了学校以后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每年为国家输出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力量,不断的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优厚的基础培养出来的人才从见识和思维上来讲确实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就学习氛围而言
985/211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自身带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前几天和一个考验的朋友交流,我俩谈起了大学时代生活,她说她是当时他们班的一股清流,只有她四年都在努力学习,而她也是他们班学习最好的,她说她们班堕胎的、卖淫的、做小买卖的有很多,我听到后很诧异,记得读本科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在战场一样,考试成绩出来大家要比比谁分数高,谁排名靠前,图书馆和自习室是常住地,上课都是要起很早去占座位,谁都比赛着看谁参加的活动多看谁得的奖多,而大部分人的追求都是要在行业里做到最好,要不就是继续深造,要不就是出国留学,大四时也许是最清闲的时候,而对于我们却似乎是最忙的,大部分人都在准备雅思托福或者是公务员和考研的考试。大的环境氛围影响下使得你不得不选择融入其中和大家一起努力奋斗,因为大家都知道社会竞争压力大,不能培养出优秀的能力也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生活。
虽然985/211牌子在中国的高校和择业中有一点影响力,但是我觉得其实它主要是提供了一个高一点的平台,让你有能力和更高的人去掰一掰手腕,有人说:“高度决定命运”,其实真正的高度还是在于你的内心给自己定的高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能985/211高校的学生接触的人和资源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稍微高一点的能力和思想高度,但是真正在各行各业中能够出类拔萃的还是那些有理想又肯努力的人,因为学校只是一个平台一个门槛,出了校门三五年也许985/211的确实有一些优势,但是过了几年再没有人会去在意你是哪个学校的,大多看的还是你的能力。
我在简书徘徊一年多,看得多写的少,偶尔有一些感悟写一写,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也不会让自己太压抑,看看许多作者的作品,了解不同的人生百态,对于我而言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和心理,有人说:“读一部书,看一篇文章就是在和作者交谈”,这句话我深信不疑,因为我觉得“人生百态,苦辣酸甜,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苦,我们都是在世上努力生活的人,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活无法复制,也不需要去模仿,踏实做自己最好“。
作为工科男的我,现在是一名工程师,虽然每天都是和各种力学和工程打交道,但是还是喜欢在业余时间读读书写写东西,不求被人欣赏只求自己心安,因为写作让我能够平静的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心中的杂念和烦恼也会悄然流失,我从大二开始写诗和散文到现在为止也有近百首,研一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现在也是每天坚持笔耕不辍的创作,虽然没有太多人能够欣赏我的作品,但是我一直都觉得这是我的爱好是我觉得开心的事,于是我来到简书,和许多人一起交流思想,因为这里的年轻人比较多,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我们能够一起为生活发声,这就够了。
我一直都觉得无论是简书还是起点,都是个让大家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平台,在这里我们都是思想和创作的爱好者,能够思考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努力的为生活打Call,勇敢的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都是优秀者。
网友评论
名校出来的人,最后和我们一样的工作。
你值得自豪吗?
何必那么在意学历
无所谓玩简书、写小文的人就比较低俗,兴趣所致,又恰好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用休息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追求名利、金钱,只愿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写写心情,写写风景,写写脑子里珍藏许久的小故事,有人喜欢,有人评论,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以上,只是我个人来简书的最初的原因,一个计算机系的理科生,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我就是那个不幸的选错专业的人,但我不会放弃我仅有爱好!
无论你是958,无论你是211。
你想来便来,不来便可走。
文字而已
不要太较真
另外:
起点确实能决定很多东西,比如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看什么样的风景,过着怎样的生活……
但是这些都是要在两个人同等的努力下,才能比起点。
愿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回报,走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能见曙光!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这是对的,这也是我想说的,其实两个人讨论到最后就是 认知的冲突。但是 真理只有一个,而往往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应用真理。所以只有保持虚心并且思辩的态度才可能获得一点点启发。现在还没有到我真正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在上述逻辑的基础上,人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多的表现的是自己的贪嗔痴,很多时候都超过了要讨论的问题本身,但是人们很少能感受的到。
不必回我了。。。
2.另外社会有等级这不假,但是根本不是人类懒惰的天性。而是人类的终极目的是种族的延续,种族要延续就首先要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秩序安定就必须要有那种金子塔似的管理或者架构或者等级。因为从古至今那是最能维持安定的模式了。等级是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为了安定不可能打破。
3.你说“愚民”,我不否认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用了很多手段。今天也有很多企业家操控媒体,塑造形象,背后也是自己的利益,这不假。但是请问你理想的社会是什么呢?天下大同吗?某一些行业企业如果不创造壁垒制造垄断,社会资源就会大大浪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制造壁垒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但是太过壁垒了,就会限制后来者的创新创造,这个也是个大麻烦。“愚民”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你敢这么说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中国不需要只会抱怨的人,真正伟大的人是在看破规则,认清现实后自然追求理想,依然心存抱负
开心和初心最重要,支持~
首先,我为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