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我从一个双非(非985、非211)学生,“荣升”为四非(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
——一间休息室
“四非”和“双一流”的差距不仅在于就业竞争压力,更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
白岩松经常去高校讲座,“知名高校一周的名家讲座排期几乎可以比得上普通高校5年甚至10年的讲座量”。他说“在去一些偏远高校进行讲座时,常常去之前一万名学生在校园里等着,而讲完后学生们还会议论一年”。涝的涝死,旱的旱死。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受到了普通高校学生对精神、思想进步的强烈渴求。
在和普通高校学子们的交流沟通中,白岩松还感受到了4年“非名校”的大学生涯让这些本应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子们带着一些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绪。 让白岩松感觉自己必须为这些普通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做些什么。携手名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们交流对话的“对白”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白岩松联合数十位国内外文化名人学者,走进普通高校,以个人公益演讲的形式与广大青年学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
第一站,白岩松来到了河北大学。
白岩松从三个问题入手,新媒体时代新在哪?年轻人为什么要有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下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第一站演讲主题传媒的发展
世界一直在变,并不是只有今天在变。
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资讯的需求增长,于是报纸便诞生了;正当人们满足于纸媒带来的咨询分享时代,广播技术时代已悄然而至,于是,纸媒成了“传统媒体”,广播技术成了“新媒体”;再后来,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电视成了“新媒体”,广播又成了“传统媒体”;而如今,互联网崛起,电视、广播、报纸已经成了“传统媒体”,并且正受到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来,互联网也会成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又会是什么呢?
传媒的发展,亦如人的蜕变。
问题一:新媒体时代,新在哪?
新在一.所有行当+媒体
媒体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当,而如今,变成了所有行当+媒体。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通过官微率先发布消息,宣布向四家企业颁发5G牌照,随后,各大媒体报道此新闻。
传统媒体时代,类似于这样的“官宣”,往往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和记者的报道,也就是通过专业媒体进行宣传,而如今,媒体不再是新闻的首发者,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自己的媒体对外发布消息,专业媒体作为联接用户和新闻的中间人的作用被削弱。
工信部官宣5G牌照发放如今,学校有自己的媒体平台,企业有自己的媒体平台,各个行业都在+媒体,于是,媒体岗位提供在缩小,但是全社会对媒体人的兴趣越来越大,各个行业都在招聘媒体人才。于是媒体人跳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背后又代表着什么呢?
曾经就职于CCTV的张泉灵下海经商,马东加盟爱奇艺,崔永元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像这样的媒体人流向其他行业的情况越来越多,白岩松认为,背后意味着两点内涵:
①当一个行业拥有巨大跳槽空间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被社会更广泛的需要。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批评政务公众号不专业,跟新慢,太业余,这恰恰暴露出,现在很多信息的源头将要由各个部门自己去发布,但是他们现在缺乏更专业的传媒人才。
②传媒的变迁正在由技术阶段过渡到内容优先阶段。
往往被挖走或者跳槽的人,他们本身就是自带流量,自带内容的媒体人,被挖的是内容,“我怎么没见本台的几个工程师被新媒体挖走呢?”
新在二.内容不再由媒体人掌控,而是由受众掌控
传播的掌控者曾经是媒体人,而如今,传播的掌控者在受众,这也是传媒面临的最大挑战。
曾经,信息传播手段、传播途径都有限,因此,媒体人掌握着信息传播的决定权和主动权,主流媒体被定义为:拥有悠久的传播历史,传播主流的价值观的媒体。而现在,白岩松认为,主流媒体的定义应该变一变了,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应该被定义为:拥有悠久的传播历史,传播主流的价值观的媒体,并且在舆论场上有主流的影响力。“如果你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播的也是主流的价值观,但是,你已经被受众边缘化了,手机上不下载你,不看你,你还能叫新时代下的主流媒体吗?”
如今,受众不再跟着文章的思维走,而是跟着自己的喜好走,媒体不能要求受众看什么,而是要努力迎合受众的喜好。媒体想要成为主流,耳提面命已经不再有效,而是要通过提高自己的吸引力,魅力和诱惑力,让受众选择你。“下不下载某个APP,看不看某个公众号,完全是由受众决定的。”
媒体该如何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媒体能够讲故事,并且能够通过故事传递其所要传播的道理,这种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讲故事与我们过去所说的讲道理是相对应的,但它们之间不是矛盾体,讲故事更深层的含义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受众为中心,以到达为目的,做到入心入耳入脑。
“中央电视台当然要讲政治,但是一定要用将业务的方式讲政治,这样才能够完成党、政府、社会各界交给你的任务,如果直接讲政治,最后,低级红高级黑,不能到达,还起到了反向的效果,您是帮谁忙呢?”
讲故事的核心是到达,“任何不已到达为目的传播都是耍流氓”。所有的传播必须以到达为目的,而要以到达为目的就要回到专业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新闻系、传播系要学四年,甚至还要读研究生,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共1440多人,研究生和博士生共850左右,接近百分之六十。
新在三.信息海量,无边界
在纸媒时代,信息是有版面要求的,因此能够呈现出来的信息是进过编辑精挑细选出来的,在电视时代,承载信息的媒介仍然是有限制的,例如,中央5频道,不可能同时转播正在进行的所有赛事,而互联网时代,登录网站,所有的赛事同时进行,用户只需要自己选择看哪个就好。
信息不在受限,也就变得海量,无终点。刷微博能刷到头吗?看抖音能看到头吗?永远都有下一个在等着你。
问题二:年轻人为什么要有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没有媒介素养,你连朋友圈都混不好。”
过去传播是媒体人的是,现在传播是每一个人的事。“如何在一分钟时间里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如何选择图片,这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媒介素养。”
传播手段运用的好,成效一定事半功倍。例如,董小姐——董明珠,以前我们提到“董小姐”,会想到那首民谣,而如今,董小姐已经成了董明珠的代名词,随着而来的便是广告效应。
问题三:新媒体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传播已经不再仅仅是媒体人的事,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有媒介素养,更要清楚新媒体带给我们自身的冲击,以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保全自身”。
1.新媒体时代下,手机成了我们的外挂器官
报纸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重复阅读,广播和电视的传播规律最大的特点是“家庭媒介”,一台电视通常是由一家人共享,因此电视内容要更加顾忌平均价值观,这也是春晚众口难调的原因,而如今,移动网络时代的手机,已经成了“私媒体”,也就意味着,媒介成了一个完全私人的东西,不再共享,手机密码彻底锁起了我们的隐私。“老白,你看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我,转给你。而不是我们一起看。”
媒介成了完全私人的东西,受众主导传播,信息海量且无边界,这一定是好的吗?
2.海量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面对海量的信息,看上去我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成为传播主导者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可是,你真的确定这是你自己选择,而不是科技“投你所好”帮你选的?
当你买了一双袜子,这一周向你推荐的都是袜子;
当你看了一个搞笑视频,这一周向你推荐的都是搞笑视频;
当你看了一篇八卦报道,这一周向你推荐的都是八卦新闻......
这一切都是你选的吗?
“技术可以投其所好,投其所好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让你原地踏步,不能提升。”
“我经常会跟青年人说,要去喜欢别扭的东西,别扭是助推人进步的动力。当你突破了那些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不熟悉的东西,让你别扭的东西,你才会真的进步。”
第二,海量信息带给我们的是更多同质化的信息,而不是更多彩多样的信息。当今媒体的原则是“你有的我也要有”,特殊的东西反而不再追求了,不管我们手机里有多少个新闻APP,里面的内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甚至是一样的。
第三,信息的无尽让人上瘾。就像游戏障碍已经被列为一种精神障碍,也许不久的将来,手机成瘾也会被列入其中。
我就刷十分钟,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哪怕深更半夜睡不着,微博刷来刷去,信息还是会一条一条的蹦出来,没有尽头,信息的无尽是引人上瘾的导火索。
第四,上瘾,让人没耐心。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但其实下一个也没那么好。
第五,方便性成为首要的选择要素。信息的海量并不会代表质量的提升,相反,他只会带来质量的下降。
海量歌曲的时代,让华语流行音乐变成更好的时代了吗?
“我认为现在是华语流行音乐最差的时代,华语流行音乐最好的时代是1975年到1995年,那个时候是匮乏的,因此要精选,而现在,音乐更方便获取,歌曲海量,你还会去认真搜索好音乐吗?”
结束语
内容优先,永远是传媒的黄金定律。
技术永远在更新,做好内容才是根本。
只有提升自己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扎稳脚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