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 了解余额宝(二)在货币基金中,银行充当了什么角色,定价权在哪里?中就了解到,银行在余额宝中是干活的,余额宝在2013年的诞生,就是在金融圈的一条鲶鱼,对金融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至今9年时间,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银行业在此也没有落下。
其实,货币基金在2004年之前就已经面世了,但是之前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很低。余额宝将过去的T+1交易进化成了T+0交易,也就是今天买入,今天就可以卖出了。同时,余额宝也赶上了居民部门的财富爆发,个人财富的积累,投资品种不断丰富,我们也越来越有了理财意识。
就是因为有变化,才有新玩家的入场,如果一个行业已经是垄断或者没有变化的话,新玩家是没有技术和能力打败老玩家的,零售金融(toC)就是如此。
余额宝的成功,让金融机构真正意识到了这是好的「产品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可以产生用户黏性。
因此,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学习了起来,学习起「宝」字系的命名开始,学习活泼的网络文章推送。但是这不够的,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可以扛住亿级的用户访问,可以1元就购买基金,可以把产品改造成用户都不知道是哪个银行的,这种超高的效率直接碾压金融机构。想想之前的银行,需要到网点存钱、取钱,一个货币基金的购买门槛是5W元,一个基金服务的用户可能就几十万用户,这种情况下,其IT架构和效率是远远落后的。
可能已经有一些银行落下了,这就是冲击。
国内的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大概就3400家左右,数量这么庞大,大部分都是体量很小的银行,这些银行无法跨区经营,所在地也无法吸引IT人才,只能购买IT服务,慢慢地升级。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金融科技的投入非常大,比如招商银行现在的IT员工就已经超过1W人了,2021年兴业银行也加大了IT投入,也喊出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这种资金量的投入,城商行、农商行几乎无法完成,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如此下去,大部分的银行就会成为平庸的银行。
那对于一些有机会追赶的银行,机遇和方向都有哪些?
这个我也不太懂,都是一些很大的词汇。
在银行中有一些应用场景,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风险管理和控制、催收机器人等等,这些都是AI的一些应用。
在银行用户群体中,对于用户的交易习惯、行为习惯、处理投诉和反馈等等,可以集中处理、加工,以非结构化(文档型数据库)的格式存储起来,形成用户画像,做到高效推荐,提升用户体验,这应该就是大数据了吧。
还有一个,是区块链。
我也不知道这东西能干什么,但是,区块链的核心是,它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极小的成本,把数据写到公链上,马上传遍全球,更重要的是它不可篡改,它是没有中心服务器的,这种确定性和稳定性,对于金融来说,有很大的吻合度。区块链的去中心的信任,就很符合银行对于信任的追求。
总之,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之中,一起期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