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敢请东风暂留
1.
相信很多人都曾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及,“不耻下问”,“不懂就问”,诸如此类,貌似正确、正面的教育。
然而,我想很多人可能会有和我一样的疑问:“对是什么,错是什么,如何改呢?以及不懂就问,又该如何提问呢?”
关于如何提问,我现在还在学习中。尤其是在看了《学会提问》、《提问的艺术》、《提问的逻辑》、《提问的力量》等诸多关于“提问”技巧、原理的书籍之后,对于“提问”的重视就更高了。
用书中的话说,“学会提问,激发批判性思维,解决人生98%的难题。”
而关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理解,我却百思不得其解。尽管我也知道自己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完善,提高,甚至是需要改进,可还是那个疑惑:“对是什么,错是什么,以及怎样改?”
我能够想象,以前接受的教育,确实无不希望将我们指引到正途上去。是的,指引,至于方法、技巧,老师却鲜有提及。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指引真的很重要,正确的方法,适当的技巧,这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啊!
为此,很多人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金钱,也交了足够多的“智商税”,而最终是否有所改变呢?就我所知,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做到。甚至,最后是因为对方的方法,还是自己的努力、觉悟,还有待商榷。
究其原因,是思维。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相信的同样如此,而我们看不到的、不相信的,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几米曾说:“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不久就成为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因为它不久就成为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不久就成为你的品格。”
想想这些年犯的错误,不难发现几米“小心翼翼”的提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在是必要啊。
2.
我从不否认,从某一角度而言,我是消极的,悲观的,同时也足够自我。曾经,我也深陷泥潭,自我怀疑,怀疑人生,甚至对人生感到绝望、无力。为此,我还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
幸运的是随着自己对自己的不断深入,了解,以及通过写作及时记录,适当反省,审视自我,充实自我,还有无可避免地进行了各种尝试之后,我终于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一直呆在思维的圈子里,活在思维的局限中,同样困囿于当下的现实生活。最主要的还是思维。
实际上,时至今日,我再没有想过要改变消极、悲观、自我这一点。从某个角度而言,我更多的是将它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上去。
话说,就从正面来说,积极、乐观。自我的反义词是什么呢?自信?无我?还是无私?我不确定。但是,正面的那些是否就没有缺点呢?我不这么认为。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个尺度、分寸问题,或者说平衡问题。
通常而言,我会选择用记录代替思考,或者说先思考然后记录下来,再去琢磨。然而,我还是不会想着去改变一件不好的事情,我的方法是用好的习惯去代替不好的习惯,不是去改,而是去掌控,去培养,去塑造好的一面。
3.
另外,我不太建议用“二元思维”去思考一些东西,尽管很多事确实可以这么去想,但是要知道,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这样去做。
再说说“二元思维”为什么会广为流传,无他,是因为其貌似合理,简单、实用、易学。
二元思维所看到的是,世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好坏都有存在的空间,好坏、美丑可能会相互转化,但极少发生。为了崇高理想,为了建立“理想国”的“天堂”,就必须强力压缩坏人存在的空间,让好人占据主流。而他们往往不知道,在如此非自然的强力压迫下,当“好人”成为主流,由于压力而至的抗性或者苛刻的纯洁化追求,抑或进入更高层次的轮回,就会由“好人”异化出新的“坏人”,结果原初铺设的“天堂”之路却会通向“地狱”。
这和问题的症结何其相似呢!
千万别觉得改变就能彻底消灭,这实在是过于天真的想法。而且颇为费力不是吗?
虽然,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如何改呢?我并非有意模糊它们的界限,事实上,这些界限一直都存在。
然而,界限是怎样构成的呢?是常识?还是偏见?绝大多数都是共识,也就是说可能是常识,或集体的偏见。而它们为何会这样,人们会告诉我们,它们不好。
也正是这样的评价,让很多人抬不起头来,想尽办法去改变,去变得更好。确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永远有更好啊!可是,自己真的能做到吗?
4.
所以,我的建议是给它合适的位置,平衡它,让它不过度影响自己的生活、思想。别迷路了,去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目的不是吗?消解它,改变它,这不是什么目的,只是看起来更好而已。并非追逐路上并不可少的事情啊。
还有,若是有更多类似的问题,或是类似的思想,那就试试看,改变自己的思维,晋升思维,了解更多的思维,当你明白真相之后,它们的影响就会极大的减少。这是因为,很多恐惧,或者说之所以会带来消极负面的情绪,基本都是源于不了解真相,因为未知是恐惧的来源呀!而一旦你能够看见它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那么它们就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不是吗?
所以,在此请允许我推荐一本书《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其中关于“一元思维”、“二元思维”、“三元思维”等诸多经典、常见、或不常见的思维,高级思维,书中都有提及,了解它们,熟悉它们,会有助于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合理的平衡问题与矛盾,让我们更加接近真实,更加自由,更加确定和自信。
“普通人想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想改变原因,而杰出的人想改变思维。”
思维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就从思维开始改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