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想想孩子不玩手机后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就不那么焦虑了,也就有方向了。
如果之后的事情没有吸引力和兴趣,即使脱离了手机,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还不如让孩子玩手机来的自在。
如果之后孩子专注其他的事,但不是“学习”,并且比孩子玩手机更让你苦恼,那岂不是把自己从一个火坑推到另一个火坑?
所以解决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孩子玩手机这个点上,而是怎么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使得他觉得那些事比玩手机更有趣。
但是发现孩子的兴趣,最需要是观察的啊,而观察最有效的来源还是“玩”!
一个孩子的兴趣无非体现在看、听、动上,相应的从天赋上看,孩子也有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
很少有孩子是个全才,咋们都是普通人,在一个领域发挥超过95%的人都已经很吃香了,所以千万别要求孩子即擅长这个又擅长那个。
视觉型的孩子擅长看,如果没有看过好山好水、美女帅哥,怎么培养他在绘画方面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呢?
听觉型的孩子擅长听,如果没有听过小桥流水、快板、相声、小品,怎么培养他在音乐方面的灵感来源和乐理知识呢?
运动型的孩子擅长动,如果没有做过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等“破坏力”极强的事,怎么培养他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呢?
所以不玩何以有发展?不玩何以有兴趣?
另外玩手机并不必然都是害处啊,胡二哥的媳妇,回家的大部分时间也是玩手机,现在我都觉得没什么了。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和中介,它的用途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和方式,上班一天回来玩会手机也是休闲放松嘛!
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是学习知识,但是使用手机学习知识,特别是对小孩子,如果没有更加有趣的方法,那是非常枯燥的。
纯文字那是很少有人看的下去的,就像现在写文字,多多少少就要穿插几张图片缓解一下。
昨天媳妇在BiB上看一个关于南北朝文化的动漫视频,轻松幽默,我觉得非常好啊。
要找到这种视频需要花费时间的,所以想要孩子用手机学习,还是要父母多花些心思。那种真人板书视频,真的没有多少吸引力。
最后,最重要的是孩子不玩手机在“学习”的时候,你在干嘛?怎不能乐呵呵的刷着剧,笑得人仰马翻吧。
如果是这样,也不怪孩子喜欢玩手机啊,乖孩子就喜欢上行下效。
父母要树立起榜样,不仅仅是在道德行为上,也要体现在”学习“上。
如果实在不愿意学习,可以学学《肖申克的救赎》,买一本厚厚的书,最好是英文的,然后凿一个手机大小的空间,把手机放在里面,带上蓝牙耳机,看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看书“,岂不谬哉?
以孩子的发展为中心
坚持理论在前、实践在后
坚持终生学习、与时俱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