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出发点明明是好的,但由于我们选错了表达方式,导致我们的意思被别人误解,进而产生一些令人讨厌的结果。
比如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对TA说:“你成绩这么差,还不好好学习,怎么赶得上人家?”
孩子听到的妈妈觉得她这么笨。
妈妈表达的和孩子接手的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吗?孩子会以为妈妈都觉得自己这么笨,不喜欢TA了。 妈妈都都不喜欢我了,我还要好好学习吗?
如果妈妈知道孩子心里是这么想的,会不会泪崩啊!
再比如说:
男方:“今天晚上我得赶一份合同,不能陪你去看电影了!”
女方:她听到:“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在乎你了。”
女方:“没关系!”(反正你已经不在乎我了,看不看都无所谓)
男方听到:没关系!
他们俩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吗?
绝对不是同一个意思! 男人确实表达的要加班的事实,而女方却上升到了不被在乎了。“没关系' 女方表达的是,因为你不在乎我了,所以看不看电影无所谓了。男方听到的是女方大方的理解他,没陪看电影没有生气。
这两个都是非一致性沟通!
表达,表是表示,表述;达:到达,传达。送到接收了,才是到达。
想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到达接收了,才是一致性表达。能让对方get到你的意思才是一个好的表达。
那如果是这样说呢?
“妈妈今天找你谈话,是希望你这个学期能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呢?
另外一个:男方:亲爱的,今天晚上我要赶一份合同,就不能陪你一起看电影了,明天我们再去看可以吗?
只是换了换了个时间,女方的感觉是不是会好很多?并非取消,而是因为事情耽搁了。
隔着电话,或者屏幕,我们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解释,打电话看不见表情,聊天工具更是只能看见文字,连声音也听不到。隔着屏幕没有表情符号,只有冷冷的字,所以有必要的时候需要使用表情符号来表示当时的表情,来帮助我们表达。
人的表情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应,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当我们能够灵活积极地利用各种丰富的表情和人交流时,就会使自己的魅力大。
表达不限于语言表达,还包括表情,肢体语言,书面表达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