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缺乏核心竞争力?对自己的现有能力仍然感到不满意?那么这本《刻意练习》将会帮助你解决问题。
参考书目: 《刻意练习》[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 / 罗伯特·普尔
心理学家艾利克森通过研究多个领域的大师,总结出了强化技能的通用方法:刻意练习。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每个人都能用这个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刻意练习—— 情境中练习、走出舒适区和保持动力
情景中练习
001/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①从不同的人身上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共同学习,互补学习,彼此促进。就像猫群的小伙伴,无论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都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②人是环境的产物,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会越学越有劲儿,越学越积极。
③克服有时不可避免的懈怠或倦怠。处在瓶颈期或是低谷期,难免会对学习心生倦怠,这个时候感受同伴们给予的正能量,以及对自己的鼓励或是刺激,能够对走出低谷起到很大作用。
002/找到榜样
榜样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一句话,只要是能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带来力量的都可以算是榜样。榜样就像是一盏灯,一颗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通过和榜样对比,得到反馈,不停的修正完善自己,能够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走的更加确定有力。
003/多情境运用
以前总听老师说“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我想,知识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可以产生关联的,也只有产生关联,才能把知识系统化,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就才能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灵活应变。
《孙子兵法》曾在行军打仗之时被奉为圣典,在现代的商界中也依然被拜读。原因何在?一个打仗,一个经商,一个战场,一个商场,同样的原理,当然可以被灵活运用。
想起以前高中学数学,老师讲解了原理、公式并且分析了例子,大部分同学都说听懂了,但一到做练习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有些同学一筹莫展,有些同学下笔如有神,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前者也许只是死记例子,死搬硬套,后者则是寻找规律,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换道题就会有同学不会做的原因了。
走出舒适区
由生疏变为熟练,由思考着如何下手到机械性的重复动作,由困难区转变为舒适区,由成长提升再到停滞不前。
走出舒适区,其实是不给自己设限,不断接受挑战,挖掘自己潜能的一个必经过程。只有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毕竟,感到困难是在上坡,感到轻松是在下坡。别让自己停在舒适区,别让自己停滞不前。
保持动力
动力源于内心。把要做的事情赋予意义,从内心去渴望它,这样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刻意的“坚持”,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本能,源于那股纯粹想做的欲望。
就像有了喜欢的人,每天都想见到她,和她聊天,和她相处,把想做的事也当做这样的女孩儿或男孩儿,那么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
①消除障碍
找到干扰选项,把其影响力降到最低。
不知有没有小伙伴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放在眼前,总会不经意去瞟,如果有消息声响起,便忍不住想去看看。
这里,手机就是触发点,一旦焦点转移到上面,便会忍不住想要看下,继而分心打乱状态。若是尝试把手机放进抽屉,触发点没了,学习起来也就专注了。
②设置小目标,通关打怪兽
把学习和玩耍结合起来,让学习更有趣味性。有意思的事情总会让人很感兴趣。
『情境中练习,走出舒适区,保持动力。』——赋予事情意义,由内心产生驱动力,主动接受挑战,在灵活多变中练习积累提升。
知道了方法还不够,把它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况且,真正的学习是产生在行动之后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实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