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城市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的变迁也是沧海桑田,面目全非。 但是从父辈传来的的人生经验没有多大的变化。
比如对于“一技之长”的的理解。机械、电工等可以和农耕年代的农民、小手艺人一样是有一技之长的人群。其实:教师、数据、信息等更是将来的网红职业。
城市分工越来越细, 新的技术的运用, 让越来越多的玩具具备了生活必需品的属性。 比如:摄影, 现代人没有摄影技能, 基本就是信息社会的文盲了,交流沟通都成问题了。
书店、咖啡店、餐厅、公园、学校、购物广场、电影院、剧院、出租车等等曾几何时, 精英阶层享受的生活成了城市平民生活的必须品。这几年,淘宝、外卖、滴滴打车等等更是推动了城市生活的进程。 城市更好玩了, 夜夜笙歌,非常丰富。
从我个人的人生体验来说, 读书已经成了城市生活人的最大的最实惠消遣。
人类是个群居生活的物种。 孤独在所难免, 有书相伴, 总是能带来更多的安慰。
书就是作者的思想, 听他喃喃自语表白, 把自己的想法、猜想都和盘托出。
每个人都有一座皇宫, 都是自己书屋的帝王,对于自己的书籍, 我就是清宫的乾隆皇帝。
遇到不知所云的作者,看两页就仍在一边,打入冷宫,终身不再宠幸。
看懂的文字,舍不得一次看完, 会把它先搁置一段时间,好像对于自己的宠妃,怕她恃宠而骄,时不时的要冷落一下, 在合适的日子在拿出来读读。
有的文字恰好跟我的心境一个频率, 就是遇到一个知音或者亲人,比如溥仪皇帝的乳母,触到内心, 合上书卷,大放悲声。
人到中年, 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阅读了, 每一天都要读几页, 才觉得生活有滋有味, 每一周都要总结一下,回顾自己读过的书, 有哪些值得记录的。
这一周开始读梁文道的文字和他的节目。在窦文涛的圆桌派, 发现很喜欢梁文道, 便找到他的文字,他比我大一岁, 好奇的是他在一千零一夜里怎么打扮的像一位长辈,柱着拐杖,一副老学究的样子。果然, 文字透露博览群书的心胸, 温文尔雅, 娓娓道来。
梁文道对书的了解让我萌发了将来开一家用书来装扮的咖啡厅,名字就叫“书天堂”。
书就是一个人的灵魂。书房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所有的书就能告诉造访者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了解城市人的灵魂, 只要知道他所读的书。
书店更是城市的风景, 电影里的爱情有很多就是在书店开始的。
我们就是我们相信的东西。我相信,改变一个人很难,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只有人的相信的东西改变了, 人的行为才开始改变。如果相信这点,家长就会慢慢地陪着孩子发生改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