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益家芳老师八月份分享

益家芳老师八月份分享

作者: 诗雨丶 | 来源:发表于2023-09-01 09:00 被阅读0次

    2023年8月31日【早安分享】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六祖坛经》

    2023年8月30日【早安分享】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译文】世上的人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够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

    —《庄子·内篇·逍遥游》

    2023年8月29日【早安分享】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水汇集不深,就没有力量浮载大船……风聚集的力量不雄厚,就没有力量托负巨大的翅膀。

    —《庄子·内篇·逍遥游》

    2023年8月28日【早安分享】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至人能达到忘我的境界,神人心目中没有什么功名和事业,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庄子·内篇·逍遥游》

    2023.8.27早安分享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网名简单:

    《道德经》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

    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

    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寿却过早死亡的人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猛虎,战争中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对他不伸头角,猛虎对他不伸爪牙,武器对他不放锋芒。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从没进入死亡的领域。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善摄生者,不入死境。为什么呢?因为他淡泊寡欲,顺道而生,自然而生,与天地合一,全身心投入,灵肉合一,无所谓生死,坚守本性,精神不死,所以不入死地。

    2.野兽不侵,武器不入,不入死境,老子以此比喻有道之士不贵生死,执道而生而死,无所谓生死,一切顺从自然,乐天知命,看淡生死,把它看作一件极自然的事情。

    3.天地万物都是出生入死。人也一样,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赴死的过程。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和死,而在于这个活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看淡生死,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不问结果,乐在其中,自然其乐无穷,生命也会在这种自在中获得充实、宁静、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4.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全在于生命的质量。一个人对物质享受得过多,往往因为过度享受而不能长寿,纵使长寿也只能说是碌碌一生如行尸走肉;而一个注重内在生活的人,纵使活得短命,但他真诚地活过,光明地燃烧过自己,照亮过别人,那么,他的一生也是死得其所,犹如泰山之重。

    2023.8.27

    益香擎园

    如何理解“孝顺”

    古人对于“孝”的记载,是不是古人在努力完善自己孝道?现代人按照古人对孝的教条行孝,算是悖逆“君子不器”吗?孝道会不会因人因时发生着变化?

    孝:顶【天】立地,在【地】要有出头之日,在【天】要承认自己的渺小。

    顺:不是顺应父母,而是顺应自己认知所处时空的综合信息,确定的立场行为。

    对“孝”和“顺”的知行合一,就是自己的孝道。

    [抱拳][抱拳]

    物:指的是有形万物,有名实体。

    道:指的是无形实用,无名之初。

    法:指的是有无合一,万法归一。

    物:是知之成,指可行的内容。

    道:是行之始,指可知的内容。

    法:知行合一,指知行不可分。

    [抱拳][抱拳]

    道德、孝顺、舍得……均等于“知行合一”。

    知无 生有 有生万有。

    知道 德行 行满功圆。

    知孝 德顺 一顺百顺。

    知舍 厚得 舍其所得。

    2023.8.27早安分享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坛经》忏悔篇

    2023年8月26日【早安分享】

    “当一个人拥有大心的时候,他的眼中是没有小人的。他看到的一位都觉得非常吉祥,他到什么地方,或被埋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成为圣地,不需要刻意追求风水之类的东西。”

    —《老子的心事》雪漠作品(第三辑)

    2023.8.25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或许常常会被外界的声音和压力所影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当我们学会独善其身,不被他人左右,我们才能真正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让我们拥抱自己的独特性,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做自己喜欢的事, 和喜欢的人交往; 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不贪婪功名利禄, 不随波逐流, 遵从自己的内心。

    那些不太张扬的人,可能内心却拥有着更多的才华和智慧。就像一颗星星,虽然它不如烟花绚烂,却能照亮整个夜空。

    很多时候,太要强的人往往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他们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不断压榨自己的身心,最终可能陷入无尽的疲惫和迷茫。

    用宽容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保持内心清明宁静。

    “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于是有个问题,如果个人可以在生活中学习悟道自觉,那么皈依的意义是什么呢?

    “心皈依”或是“身皈依”的区别吧……我觉得就像以“无为”为“为”作为修行自我的开初阶段,慢慢“无为”才会成为“自然而然”

    2023年8月24日【早安分享】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六祖坛经·般若品》

    2023年8月23日【早安分享】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六祖坛经·般若品》

    2023年8月22日【早安分享】

    “坚忍”者,君子所为,于战则无敌,于礼则大治。于事业则会一步一步接近成功,于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其甘味。

    【注:坚忍”二字,“坚”可理解为锐于进,挺而不软弱;“忍”可理解为持之以恒、能屈能伸、不计屈辱。】

    —《曾国藩挺经》一“坚忍”法(一)

    芳老师:

    何谓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谓禅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定清净。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狂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2023年8月21日【早安分享】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敬笃”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在深。

    【译文】自身修养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有四句话可终身适用,受益无穷,这就是“勤于政事,节俭治家,话语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真是话不在多少,也不在于多么深刻呀。

    —《曾国藩挺经》一“内圣”法(二)

    2023年8月19日【早安分享】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曾国藩挺经》一“内圣”法(一)

    2023年8月18日【早安分享】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益家芳老师 芳老师,这是《吕氏春秋·察今》最精髓的一句,老师博学[强][强][强]

    2023年8月17日【早安分享】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

    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

    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

    —《坛经·忏悔品第六》

    2023年8月15日【早安分享】

    “行,是读的延展。”“诗无达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

    —《好诗 好在哪里》(序)都靓

    2023年8月14日【早安分享】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译文】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便想要运用、实行。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2023年8月13日【早安分享】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论语.公冶长》

    2023年8月12日【早安分享】[害羞]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管子》管仲

    @惠风和暢 结合《论语》泰伯章,教之以道,行之以德!

    @惠风和暢 [抱拳][抱拳][抱拳]泰伯章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惠风和暢 [强]此为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

    喜欢读书,喜欢在书中与智者对话;喜欢行走,喜欢脚步踩着泥土的沙沙声;喜欢用生活去解读经典。

    2023年8月11日【早安分享】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译文】天地之间,物种成千上万,事情也因此错综复杂。而且还通过各种方法变化万事万物,完备不遗留。

    —《天工开物》宋应星(明)

    2023年8月10日【早安分享】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悪,虽恶不罚。”

    —《聊斋志异·考城隍》蒲松龄(著)

    @丽颖7241 您好!

    《道德经》每一章都在讲述“道”,道者,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地之始混沌初开,氢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亘古一帝弇兹发现了河图洛书,人王伏羲开创了先天八卦。

    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王失考苦心演习《易》开创了后天八卦。

    曰: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生。

    三生生四象,四象生五行。

    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九宫。

    一切归十方。

    《道德经》之道行之于大道,用之以大道。

      东汉张道陵开创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道家,道传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万法归宗→太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道生万物。由创生到发展,万事万物无不是在动态平衡中求得生存、发展的……

    阴阳二气相互交融、涌动而成和气,“和气”是动态平衡的此消彼长、相互妥协,每一种和谐状态其实都是关系双方的彼此包容、理解、妥协……世间万物都不过是个平衡发展的过程,和则生、和则顺、和则双赢。

    2023年8月9日【早安分享】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东方虚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思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若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

    2023年8月8日【早安分享】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无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

    绵绵不绝,将成网罗;

    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

    曰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次;

    众人惑祸,我独不从;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

    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金人铭(节选)》黄帝(六铭之一)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谓秘史者,指消失在历史记忆中,不为人知却又真实存在过的生存经验。也指被历史书写忽略的,却又不可忽视的精神价值的那部分史实。

    2023年8月7日【早安分享】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而莫见其形。”

    【译文】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纯阴之气冷嗖嗖的从地下升起,纯阳之气热烘烘的从天上降落—流沙河译)。

    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一定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三生万物 or 三即万物)

    —《庄子·田子方》

    2023年8月6日【早安分享】

    “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译文】我(庄子)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戴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君子身怀那种学问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具有相应的学问本事。”

    —《庄子·田子方》

    2023年8月5日【早安分享】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那些号令称为“誓”或“诰”,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君告臣的话称为“命”、臣告君的话似乎无定名。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

    2023年8月4日【早安分享】

    ~~在人家的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行人不至、财运欠通、婚姻待决、乃至种种疑难杂症,许多人都会去求签问卜、算命看相,可见影响之大……讲五行的经典有《尚书·洪范》、讲八卦的经典便是《周易》。“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自出心裁画的。那时候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着描下来罢了……此所谓“河图”。讲“五行”的洪范,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在落水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着的,也是出于天赐…此所谓“洛书”。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

    芳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最忌说教[Doge]读故事、听故事过程中的聊天讨论是自然引领、导航/:strong亲子同读或听名士故事,一事宜理的滋养孩子的心灵,多好啊……

    世说新语

    这是一套适合亲子“读着聊着”的好书,图文并茂的诠释魏晋名士的成长故事,不“说教”而是“故事寓理”,边听或读故事,边聊边引导了孩子的成长……书中的古文原文、注释,加白话的故事内容,还有每个故事可能的启发,处处体现匠心。对了,故事都是可以扫码听的哦@微信时刻 @微信创作者 @微信视频号创造营

    2023年8月3日【早安分享】

    “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译文】“孔子说:人心的险恶超过山川,想了解人比了解天还困难。天还有春夏秋冬昼夜的周期内,人却容貌深厚而情感深藏。所以有的看上去谦虚老实,骨子里骄傲自满;有的虽然内秀,外表却其貌不扬;有的外表固执保守,内心却通达晓理;有的外表坚强而内心软弱不堪;有的看似和顺而实则凶悍……因此君子把人派到远方去办事而观察其忠贞;放在身边做事以考验他的恭敬;交给繁杂事务考察其能力;突然提问检验他的学识;紧急相约看他是否守信;管理财务证明其是否廉洁;告之危险判断他的气节;喝醉酒时注意其仪态;男女杂处察其是否好色。经过这九条考察,就可以掌握谁是不肖之徒了。”

    —《庄子·列御寇》

    2023年8月1日【早安分享】

    “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凶德有五,中德为首。何谓中德?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bi)其所不为者也。”

    【译文】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有意培养德行而且有心眼,等到有了心眼就会以意度事、主观臆断,而主观臆断必定会导致失败。招惹凶祸的官能有心耳眼舌鼻五种,内心的谋虑则是祸害之首。什么叫作内心谋虑的祸害呢?所谓内心谋虑的祸害,是指自以为是而诋毁自己所不赞同的事情。”

    —《庄子·列御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益家芳老师八月份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kg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