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隔壁一卸货小哥聊天,好奇他为什么不去考个驾照,可以有更多选择工作的机会。
他的答案是:“我没读过什么书,因为家里穷,读到二年级就没读了,没什么文化,所以考驾照科目一和科目四考不过。现在也就只能做做苦力工,没办法。我还有个哥哥有驾照还不照样在卸水泥。”
才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向命运低头,开始认命了。难道命运就真的没办法改变了吗?
85后“想象朋友协作会”的鱼贩林楷伦,带着他的首部作品《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向我们证明了——即使身处黑暗,不得不承担家庭的重担,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也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是台湾第一部真人实事的鱼贩写作。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贩鱼的经历;鱼贩间那凌晨三四点中为了争一口气、为了面子而竞标到天价肉鱼的鱼贩;那些女人鱼摊上无男人可靠的阿娥以及她的姐妹们,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的女人们;那些市场里买卖交易间的人情世故与情感流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85573/f11555f9aceb0bce.jpg)
作为鱼贩第三代的他,因为赌光家产的父亲,他不得不从小就开始学习贩鱼。
市场的人总问他:“读那么高,干么卖鱼?”
父亲对他说:“要卖鱼,读那么高干么?”
同学羡慕他周末卖鱼不用上假日辅导班。只有卖鱼的才知道其中的辛苦,他们都说以后不要卖鱼,要好好读书。
客人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别跟那个哥哥一样卖鱼喔。”
只是客人不知道的是,就算他好好读书,还是得卖鱼。后来,他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学习批货,不再读书。
虽说他被上帝关了那扇靠读书实现梦想的门(原生家庭的影响),但贩鱼的经历却给他开了一扇成为作家的窗。
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经过人生磨难、没有在鱼市场磨练看人视角和情感,我可能写不出现在的作品。如果我不当鱼贩,我不能成为作家。”
由此可见,月亮与六便士并不一定处在一个绝对的对立面,有时也是可以权衡的。只要自己不被现实所束缚、不被世俗所定义,命运是会被你的努力所感动并且眷顾你的。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变成称职的鱼贩之前,我学会了什么工作令我厌恶,同时学会了什么令我向往。既然不爱的讨厌的都能做好,那还有什么不能做呢?”
如果卸货小哥愿意学习,不向命运妥协,是不是选择会更多,生活也会不一样呢?
看完他的故事,听他说这句话,你对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