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生命
解析《月亮与六便士》蕴含的深刻佛法内涵:人生最终归宿是什么?

解析《月亮与六便士》蕴含的深刻佛法内涵:人生最终归宿是什么?

作者: 晨熙小太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09:42 被阅读0次

    1.月亮与六便士,说的不仅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代表作,从1919年出版以来便一直畅销至今,它引发了无数人对于理想与生活该如何抉择的思考与争议。书中,毛姆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个颇为不可思议的追逐梦想的故事。

    主人公查尔斯从事着证券经纪工作,有一个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优雅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事业也做得不错:有车有房有存款。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在度过40这个不惑之年后,抛妻弃子,扔掉事业,去追求他去虚无缥缈的画画梦想。他经过巴黎又跑到荒岛,途中贫病交加,最终创作出的惊世杰作,也在死后才被人发现和认可。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主人公在临死前,竟令人一把火烧掉了他的巅峰之作。

    小说虽令人深省,但许多人并不理解查尔斯的行为,大家的争论在于,为什么要用这么决绝的方式去追逐梦想,甚至是作出抛妻弃子这样看似没有人性的行为? 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创造出的心血之作,为何要在临终之前全部烧毁?查尔斯所追寻的人生真义到底是什么?放在今天来看还值得借鉴吗?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恰好在此。它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激励我们去追逐梦想的书,它试图反映的,是人生的终极归宿到底是什么。事实上,书中主人公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哲学。因此,本文试图从佛教的3重境界,解读查尔斯所追逐的人生终极归宿以及我们能从中得到的现实启发。

    2.第一重境界:放下欲望,精进追逐理想

    主人公查尔斯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一份证券交易所的良好工作,一个迷人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儿女。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没有任何征兆的就抛下了他的妻子儿女,一个人跑到了巴黎学习画画。跑到巴黎后他的生活穷困潦倒,只能租一间肮脏破烂的一居室,喝廉价的咖啡,甚至还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后来他又辗转经过好几个国家,最终脱离文明世界,来到一个荒岛上画画。但这艰苦的物质条件丝毫没有影响到查尔斯,他并不因为物质而痛苦,反而一直在训练自己去抛弃这些欲望。

    查尔斯的行为看起来是冷酷无情,甚至是违背现在伦理道德的。但细究他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他“放弃家庭”和“放弃物欲享受”的这2个做法,和佛陀出家修行间的早年生活是很相似的。为了寻求内心的解脱、平静之道,佛陀当年放弃皇宫里的奢华生活,放弃所有物质享受,师从于印度教和耆那教长,整整6年时间里都过着一种苦行的生活。

    两人的生活都反映出对欲望的克制,而克制欲望,正是为了更精进的追逐精神世界。佛教虽不提倡一昧的禁欲,但也倡导“少欲知足”的生活。在佛教看来,欲望正是烦恼的根源。它是无止尽的,满足了一个就会有下一个,因此,尽管我们一生劳碌奔波,却只拥有短暂的快乐,而永远都活在欲望的支配之下:欲望满足了我们高兴,欲望受挫了我们沮丧。

    只有降低对物欲的需求,不被欲望赶着跑,我们才能获得心灵的纯净和自在,真正追逐自己理想的精神世界。书中想表达的重点,并不是让我们讨论“要不要这么决绝的放弃现实生活去追逐梦想”,不是这么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它想表达的是,我们能否有这样的魄力和决心,去放弃外在的贪欲和享受,一心坚定的追逐梦想?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盛,却也导致我们活在一个嘈杂喧嚣的世界里,牵绊太多,欲望太多,而这些都让我们没法那么专心、纯粹的去追逐梦想。所以主人公才会抛弃一切,去追逐他的艺术梦。

    书中,主人公所放弃的世俗生活,代表的正是我们常人无止尽的贪欲。而主人公的行为则反映出了他的境界:果敢舍弃掉贪欲后,他拥有的是不再被欲望影响和追逐的纯净心灵,是真正不为外境所转的、一颗了了分明的心。就像书中描述的:

    “他不把忍饥受冻当作什么苦难。他这样完完全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不由你不被感动。”

    查尔斯已经超越欲望,不把外在的苦难当苦难了。

    3.第二重境界: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心性提升,得到解脱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主人公不仅肉体备受折磨,精神上也备受煎熬。似乎有某种强烈的力量在束缚着他,让他无法完全表达出他想表达的。到达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后,查尔斯才真正创作出他想要的。当时他已患了麻风病,并因此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创作出巅峰之作:一幅巨型壁画。这幅画终于让他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叙述者在看到他的画后深受震撼:

    “他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纠缠着他的魔鬼终于被驱逐了,他痛苦的一生就是为这件作品作准备,随着作品的完成,他远离凡俗的,备受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息。他甘愿赴死,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查尔斯从来都不是为了画出一副完美的画作,或是通过这幅画作得到一些什么。他只是带着对艺术纯粹的喜爱,想要突破内心的束缚,来表达出他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他一路追逐梦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佛法里所说的修行的过程,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修行自己的这颗心。

    《六祖坛经》里说: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在佛法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本来就是圆满的,是本自具足的,只是这颗心被无明和烦恼屏蔽了,所以表现出来的都是贪嗔痴这些凡夫心。佛法里的修行,就是要不断修掉贪嗔痴,让每个人的这颗圆满的心不断显露出来。不过,“修心要在事上练”,每个人都要通过某一对象来修自己的心。而查尔斯正是以画画为对象,来不断突破自己的这颗心。最终,他破除了心的束缚,将所有想法淋漓尽致的表达在了他的巨幅画作上。这时,画达到了完美状态,心也到达圆满。

    这也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不为外在私欲所累,带着一颗纯粹的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并在这过程中提升心性,得到灵魂的磨练和升华。

    4.第三重境界:不执着结果反而超越了结果,获得精神涅槃

    毛姆之所以被称为“讲故事的圣手”,就在于不看到最后,你绝对猜不到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就像这本书里,在最后的短短20页,我们才发现,查尔斯在临死之前,居然命人把他的作品全部烧了,一点都不剩。然后,他坦然而平静的死去。作者只用了几句话来描述查尔斯的这个行为,但这一简单的举动背后,却代表着查尔斯最后的超越。

    这时,查尔斯已将他所想表达的完全画了出来,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摆在他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高兴自己终于实现了梦想,沉浸于这种快乐之中,并想获得外在更多的认可。第二条路是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在创造出结果后已达到解脱,因此这结果也就不再重要了,在将作品付之一炬的过程里,他获得了精神涅槃。

    第二条路其实是很难去选择的,但查尔斯选择了。他舍弃对结果的执着,获得超越。这也是佛法里所说的“破除执着”。我们可以从佛陀的成道之路中看到这一点。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修习禅定,并发愿不证得解脱就不起身。在这过程中,他先是到达了初禅的喜乐状态,但佛陀并不执着和贪恋于这种快乐,不让这种快乐控制他的心,而是继续精进,慢慢他到达二禅的境界。接着又到达三禅、四禅。每到达一种境界,都有不同的喜乐升起,但佛陀每次都通过这种不执着的心,不断超越,到达更高境界。

    这是小说里的第三层启示。当我们不执着于这种达到结果后的外在快乐时,我们就不会被这快乐所限制,我们的心就可以是无限的。我们既不会因为迟迟没到达结果而焦虑中止,也不会因为到达了结果就停留在那一刻不再前进。我们的生命不再是追逐一个结果一个结果的终结性的,而是能不断生成新东西的开放式的,我们将能站在现在看向未来,而不是站在未来回看现在。

    查尔斯就有着一颗无限的心。他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立边界,或者设立一个一定要赢的目标,而是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投入进人生中,他是动态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他画出最终画作而结束,反而在他烧毁画作后,到达了另一重境界。

    5.结语

    回看整本《月亮与六便士》,我们发现主人公的一生一共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他舍弃家庭和物质欲望,过着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一心追逐梦想。第二重境界,他的灵魂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得到磨练和升华,并在画出画作后最终达到解脱。第三重境界,他并没有执着于他所创作出的画作,而是令人烧掉画作。这个过程里,他获得了精神涅槃,他的心是无限的状态。

    每一重境界,都蕴含着对他对生命的深刻体悟。第一重境界,查尔斯展示了他为了追求梦想勇于放弃一切的魄力和决心。第二重境界,查尔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要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获得灵魂的磨练和心性的提升,第三重境界,查尔斯告诉我们,当不再执着于结果所带来的快乐时,我们就可以带着一颗无限的心去创造更多。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查尔斯那样达到这三重境界,但每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里,都能对自己的人生意义有所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析《月亮与六便士》蕴含的深刻佛法内涵:人生最终归宿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bv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