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具有私密性质,甚至私密性非常强。例如文人都爱写日记,包括家信,如曾国藩、胡适、季羡林、傅雷…等。后世人们通过私信,更多的了解了他们和他们那个时代的事情。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就是根据她祖父的日记,将那个年代真实的还原出来,呈现给读者。
日记和家信是真实事件和思想动态的反映,不一定非得高大尚。里面甚至有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出版季羡林日记时,编辑忍不住建议加以删改。季老坚持一个字都不能改,否则就不是日记了。
与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既然存在就免不了奸佞之人制造假冒伪劣,作为升官发财,成名的拐杖。
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包装扬名的利器。
不少日记,里面充满了金句和正能量,甚至有的日记像写论文一样是后补的,一次性写好,然后编配上日期。
我天生愚钝,以为家信就是家人之间交流的书面形式,是私密性的东西。但一生中却见识不少家信直接发给报社,全文刊登。口吻表面上是对儿子或家属,但字里行间都像在给全体国人做政治报告的感觉。
上山下乡弊端开始显露之时,有革命的家长就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给儿子的一封信”,鼓励他胸怀大志,永远扎根农村。
不知他儿子后来如何,但蒙骗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是肯定的。
私密性公开化,被玩的越来越纯属。
洞房花烛夜,就有三人入洞房,摆拍抄党章,照片“永流传“的神奇故事。
记得从前报告也好,合同也好,秘书或专业人士起草准备好交给领导,领导静下心审阅批改。
如今忽然发现,此类私密性工作方式已被时代抛弃。
如今是组织一帮人开会,支起投影仪,集体一起讨论。好处是努力看得见。
做好事一定要结伴而行,领导慰问自然有摄像录影偶遇,被拍摄下来。贫困户以为是上级的关怀,实际上充当了人生大舞台的群众演员。
两口子的悄悄话,被堂而皇之设计成电视节目,满足人们难以明说的癖好。与打架骂街一样成为电视台吸引眼球的法宝,只要保证源源滚滚而来的钞票。
更有不法之徒直接涉黄,越私密越赚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深谙此道。明星故意不小心走光,官员上大街捡烟头,与环卫工人争镜头,吃顿好饭,发到朋友圈,把手机绑到狗身上奔跑,取得骄人的锻炼数据进行炫耀……
你有什么隐私,假的也成,拿出来公开炫耀炫耀。这样的努力肯定比埋头拉车效果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