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少年》是青年导演张思庆执导的微电影作品,该影片通过两个主人公:老拾荒者和小拾荒者之间的碰撞交流展开,以“回家寻根”为主题,以小见大,反映了底层人物的悲欢荒凉以及高贵的人性温暖,该影片获得了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
拾荒少年:最底层的人最真实的悲欢本来老拾荒者和小拾荒者(后面就叫他们老者和少年吧)是没有交集的,但是由于一张照片的牵引,故事由此发生。老者除了收破烂之外,专门守候在街头等候小偷偷来往行人的钱包,小偷偷了钱包之后,一般会选择在僻静的地方把钱拿出来,扔掉钱包,老者就在后面捡起钱包,然后找到失主,借钱包向失主收取“辛苦费”,以此获利。
当他如往常一样在街头守候时,小偷偷了一位路人的钱包,钱包里掉出了一张相片,少年看到了,捡起了照片,因为照片上的人和他兜里的妈妈的照片是同一个人,而老者照例去跟踪小偷等候他扔掉钱包,并没有顾及捡起了照片的少年,但是少年却对钱包有着某种执念,追上了老者。所以,故事由此展开,两个本不相干的人因为一张照片发生了故事,而他们的寻亲故事由此开启。
1、画面镜头
在前期时,少年和老者是冲突的。因而画面多用仰拍和俯拍,来体现他们两个人的力量关系的高下。当少年站在低矮的平房房顶时,老者爬不上去,少年在上面不愿意下来,此时少年占上风,对他是仰拍。
而后,老者在和少年的“父亲”在桥下会面时,对方是占上风,老者在他们面前很弱小,所以对冒充少年的父亲的那帮人是仰拍,对老者是俯拍。从构图、拍摄角度都能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2、画面色调
在前期时,虽然少年和老者格格不入,彼此提防,但是色调还是比较明快的。在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心里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早就不知去向,因而心里有的只是最热切的希望,觉得自己总有一天是会和他们团聚的,这种希冀是美好的,他们对寻亲这件事情充满幻想,此时的画面色调是明亮的。但是,到后来,老者带着少年回到安徽阜阳老家,发现房子早已成了废墟,墙上写着“拆”字时,他的幻想破灭了。随后,他意外中发现,少年手中的照片,其实是台湾女作家,根本不是他的妈妈,少年的幻想也没有了。幻想破灭是画面色调的转折,画面变得灰暗没有阳光亮色,灰蒙蒙的,也与人物的遭遇挂钩。
3、背景音乐
同样的,前期是欢快的音乐,刚看开头时,我以为会是个喜剧,就是因为影片前期的音乐比较欢快,包括老者追着少年要拿回钱包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有趣的甚至带点搞笑的趣味。但是到了影片后来,体现的是两个人之间温情的故事,背景音乐换成了比较舒缓带点忧伤的温情音乐,都是跟随剧情的发展配合的背景音乐。
4、细节处理
刚开始被带回的少年装作聋哑人,因为人贩子不卖残疾人,这表明了少年的机智。他在老者的破房子里,喜欢看的是《故事会》,老者一把夺过来,不准他看,把一本成人看的杂志拿给了他,少年不屑一顾,看都不看一眼。但是在后来,他们互换了,老者在看《故事会》,少年则看起了杂志,这说明他们在相处中,已经学会了去理解对方。
在老者回到自己的老家时,房子早已成了废墟,墙上写着“拆”字,孤零零的邮箱还在墙上,里面是一沓没有拆开的信,老者拆开了最上面的一封,里面是他让少年代笔的信和一叠皱皱巴巴、或整或零的纸币,所有的东西原封未动,他的女儿早就不知去向了。他拿着这些钱去书店一口气买了30本《故事会》,其实,他是爱着这个少年的。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这些荒凉就表明了他们的境遇。
拾荒少年:最底层的人最真实的悲欢影片的最后,是老者带着少年从废墟中走向远方,没有明确的结局,也许他们能找到亲人,也许他们从此相依为命,都没有交代,只待观众自己去想象。
温情的地方在于,老者从一开始想从少年身上赚一笔,到后来发现事实真相后,真心帮他寻亲,老者自己其实捉襟见肘,是底层的悲凉人物,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想,在他们努力捡破烂挣钱时,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心里有念想、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