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八:大制不割

《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八:大制不割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3-19 19:28 被阅读0次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晓生命有雄性必然就有雌性,雄性与雌性天生相对而生,是天下事物动静合一的运动规律,像弩发箭一退一进,一动一静,又像生命一吸一呼,事物的这种运动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共性,最后又回归事物本源状态。

知晓物质有白的必有黑的,有看得见必有看不见的,是天下事物存在的基的形式,天下事物的这种基本形式是普遍存在的无区别的共性,到最后又回旧到事物没有具体形式的状态。

知晓为人有荣誉就必然有耻辱,有增益必有减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天下事物这种涌泉般不断开合增减,涌泉的增减规律是普遍的永恒的共性,最后又回归到初始的状态。

雄为动为阳,雌为静为阴,动与静的相对统一是事物的客观存在,是事物运动的共同状态,也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最根本的状态。

白为有形为阳,黑为无形为阴,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统一是物质存在的客观体现,也是空间的客观体现,是空间物质一体两面的客观体现,是体现宇宙万物存在的最基本的形态。

荣为增益为阳,辱为减损为阴,增益与减损的对立统一是物质发展的客观存在体现,是体现宇宙万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运动状态。

二、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最初始最根本的原理分别体现到所有具体的各种工作和生活中,圣人运用这种原理,作为领导下级的指导原则。

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是工作与生活中最有用的方法(利器),有觉悟的领导者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作为领导下级和群众的指导原则。

三、故大制不割。

所以,全面发展与局部限制是一体的不能人为割裂的。因此,要唯物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即用唯物辩证法武装我们的头脑。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二十八.《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

  • 《老子通释》26:大制不割

    老子在上一章,对天下的一切“救而不弃”,达到这种“不争”的境界,首先要克服单向思维、分割思维。因此他让人们努力超越...

  • (1007)读《雪漠智慧课程》19:妙用《道德经》

    偈颂:道者升华界,老子做基石。妙用《道德经》,致用可经世。无为无不为,不割是大制。 《道德经》读不懂也要读。因为不...

  • 《老子通释》27

    老子上一章,对天下“大制不割”进行描述,这一章回归思想的核心“无为”。 余教授译文: 【要想摄取大下而大有作为,我...

  • 29.问道老子:什么是“知其白守其黑”的“大智不割”?

    29.问道老子:什么是“知其白守其黑”的“大智不割”?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二十八章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

  • 共学《道德经》第28天

    共学《道德经》第28天2022年3月15日 第二十八章大制不割 【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谿③。为天下谿...

  • 《世说新语》03|政事: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本意是未经加工的木材,此处指道性纯朴的原...

  • 所谓格局大,就是头脑中的边界少。

    道德经上说:“大制不割”。真正的大,就是没有边界,没有边界就是不割,只要分割了,就有了边界,边界越多,被分割的越细...

  • 学习《道经》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

  • 大制无割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二十八:大制不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ut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