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03|政事:大制不割

作者: 红柳_3291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21:2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本意是未经加工的木材,此处指道性纯朴的原始状态。器,器物,指万事万物。大制,大的完美的制作。不割,无需切割。这几句的意思是,真朴的道散成宇宙万物,圣人顺应万物各自的朴性而用之,成为它们的主宰,圣人因循万物的本性而治理天下。

    大制不割,意思是完美的制作天然浑成而无需分割。

    《世说新语》“政事”篇,说的是魏晋官员处理政事的故事。其中接连几则都是讲东晋王导的,从王导处理政事中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大制不割”之人。

    一则是说王导出任扬州刺史的时候,来了好几百名宾客,王导把他们招待的都很高兴。可是,宾客中有临海郡一个姓任的客人和几个胡僧一直没同王导说话。

    这几个人不同王导说话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呢?有可能是他们性格内向,看到那么多人都在跟王导说话,觉得自己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之人。也有可能在他们眼中,那些跟王导热聊的人都是攀炎附势之徒。

    可王导的高明就在这里,他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势,而是走到姓任的人身边,说:“君出,临海便无复人!”姓任的一听,喜悦之情立即溢于言表。是啊,谁不喜欢听好话呢。接着王导又走到胡僧前,弹着手指说:“兰闍,兰闍!”这是梵语中的褒赞之辞。胡僧们听了哈哈大笑。

    王导出任扬州刺史招待那么多的宾客,其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开心,以便于他日后开展工作,因此他不会把宾客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一视同仁,都加以尊重。

    另外两则说的是王导与瘐冰不同的处理政事的方法。

    一年夏天,丞相王导去石头城探望瘐冰,看瘐冰处理公事细致入微,王导说,今天非常热,你可以处理得简单点。瘐冰照样认真地做着。

    晚年的王导很少再仔细处理政务了,只是在文书上签字他自己感慨地说,别人都说我老糊涂了,后人应该会怀念我这种糊涂吧。王导死后,瘐冰接替他的工作并执掌东晋朝廷事务。人们开始怀念王导,因为瘐冰太严苛。

    王导和瘐冰的处事方法不同,王导注意统筹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他是把握住了大局,而不太注意细枝末节的地方。而瘐冰处理问题,是从细处着手,一丝不苟。朴散则为器,瘐冰更像“器”,不能依道行事,没有大局观。王导的做法就是一种大制作,他知道人的本性,所以能遵从人的本性,做到“大制不割”。

    “政事”篇里还有一个人也是属于这种“大制不割”的人,他就是谢安。谢安当政时,经常出现差役逃跑事件。手下有人提出,这些人都躲在了秦淮河南岸的船只里,只要去搜查,谁也跑不掉。谢安却不允许,他说:“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经历永嘉之乱、肥水之战,中原百姓大多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南方,逃到南京一带。京都,即健康,也就是南京,当时是东晋的都城。在谢安的观念里,天子所居之地,地大物博人多,应该能接纳这些流民。

    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大局观,是“大制不割”的体现。

    奇帆齐微课  22年度年度营第215篇,1155字,共327268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03|政事:大制不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su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