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庐
培根说过这样一句话:“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这个世界少有志在“孤独”的人,却不乏终其一生寻觅知音的人。
他还说,没有友谊的城市不过就是一片荒原,在没有爱的地方成群,一张张面孔不过是一条画廊,交谈也无非是铙钹的铿锵。
可见良友对我们而言,多么重要。
难以想象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朋友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你的孤独和寂寞,苦闷与难过都无人分享,也无人开解,世界虽大,却也似荒漠般令人难以忍受。
向朋友互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效果:它可以使快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
我们熟知的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亦是一段良友益心的佐证。
但一段彼此交心的友谊却又十分难以寻得。
甚至在过于交心处还会产生反作用。
我读着王尔德和他的同性恋人道格拉斯的故事,看着他们从彼此爱慕走在一起,到为这爱慕所伤,被彼此的友谊和爱情所缚,最后剩下无穷无尽的怨恨和失望。
你不得不承认曾经的他们亦是彼此的良友,但后来各自的变化让这段关系变得无比复杂,王尔德抱怨道格拉斯的虚伪和虚荣,道格拉斯亦无法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开脱。
虽然最后他们仍然选择在一起,但互相埋怨的生活注定无法回到原来。
我也曾遇见过这样的朋友,从开始的志同道合到最后的分道扬镳,似乎是无可阻挡。
好的友谊不仅能颐养感情,还能助长理智。
一份健康的友谊和一份健康的爱情一样,都是积极向上的,在我们遇到困苦挣扎时,朋友的开解无疑是一剂良药。
但毛姆却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痛苦的向别人传递我们手中的珍宝,可他们没有能力接受这些珍宝,于是我们只能孤独前行,虽然我们和别人并肩而行,却并不能彼此为伴,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同伴,他们也不了解我们”。
这也是另外一个世界的真相。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和别人同行,却不能找到真正志趣合一的那个人,正所谓“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一种最深刻的孤独,即使是身处人群之中,仍然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在现在的社会里找到所谓的知心朋友似乎变得更难了,很多人都曾坦言自己有着某种程度的社交恐惧症。
具体表现在玩微信宁可发文字也不愿发语音,害怕接电话等一系列看似很普通的行为,却正是这个社会中年轻人们的心病。
我们主动的隔绝了自己与社群的联结,与其在家宅着也不愿参加一场让人窒息的饭局。自然也就谈不上能遇到什么“知心”人了。
社交恐惧也可以说是对无法觅得良友的一种消极抵抗。
长大后的人们带着成熟的隔膜与人相处,但我们的心灵却渴望着真善美,在抵抗不过外力时他们便宁可启动“逃避哲学”。
毕竟“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但人终归是社群动物,我们无法完全与世隔绝,也无法否认良友为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慰藉。所以即便是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寻觅知音,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与之相反,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呼朋引伴,笙歌夜夜,却鲜少能从中受益,虽然并肩而行,但却不能彼此为伴,只是虚耗着生命。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谊更难求,友谊亦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植物,必须经历并顶得住逆境的冲击,才无愧友谊这个称号。
也望你余生觅得知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