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秋拍卖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总是那些“天价艺术品”,今年春拍,2.16亿的“过云楼”、2.93亿的李可染《万山红遍》之所以如此火热,与它们的高价不无关系。但要说价高,这两件拍品和今年春拍的另一件高成交价拍品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这件“天价拍品”却没有吸引太多的眼球。
在6月3日澳门中信2012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初期的“极品青花九龙缸”拍出了9.6亿港元的高价,折合人民币8.9亿元。但这件天价拍品,从成交至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媒体报导不多,在众多家媒体的春拍盘点TOP中,也没有将其收入其中,而这就是为什么呢?是拍卖公司没有大力宣传?还是这件明初青花九龙缸本身不值得关注?
香酒藏于深巷不为人知,缘于不宣传?
我们对该拍卖行进行了了解,澳门中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2005年年初成立的澳门首家拍卖行,它虽然成立的年头不长,但是成绩却不可小窥,成交额总是位列拍行前几位。2011年秋拍,澳门中信拍卖只依靠一个专场就拍得了11个亿,成绩排在北京匡时(微博)之后位列亚洲拍卖行第七;2012年截止到目前,依然依靠一个专场就创下18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跻身于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微博)、香港苏富比(微博)、佳士得之后的第5位。其之所以能依靠一个专场拍得如此高的成交额,完全归功于其中少数几件的“天价拍品”,并且天价数字之高,可稳坐榜首。其中,2011秋拍的单品成交之冠是澳门中信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以6.85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是当年的成交价第一名;2012春拍中,为数不多的几件亿元拍品中,澳门中信就占了两件:明初“极品青花九龙缸”拍出了9.6亿港元的高价,折合人民币8.9亿元;北宋张公巷官窑洗尽管品相不完美,有修补痕迹,但仍然拍得1.06亿元人民币的高价。
尽管屡出高价拍品,成交额也名列前茅,但仍然没有很高的关注度,是缘于拍卖行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对重要拍品着重宣传吗?
我们了解到,不像内地和香港的众多家知名拍卖行,澳门中信拍卖公司在宣传上并没有花很大的功夫。2012年的春拍预展,除了在澳门的展览之外,中信拍卖只在4月20到23号的上海中国古玩博览会上展出了三天,作为春拍的外地巡展。并且媒体宣传方面力度很小,也不像各大拍行一样设有微博公共账号等与社会各界进行互动。在这样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像澳门中信这样低调的风格,应了那句“酒香也怕巷子深”。
而与这样的低调截然不同的是内地拍卖行的高调,保利对农展馆包场的大场面预展、匡时“过云楼”的大手笔制作及全国八地巡展,就在这些拍卖行大肆宣传中,又有多少拍卖行被挤出了行业之列。
天价拍品不被认同,难道虚实有误?
如此高价格的拍品却是由一个人们不太熟悉的拍卖行拍出,难免叫人犯嘀咕,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会委托给一个不太知名的拍卖公司?既然大家都不熟悉这家公司,那又是怎样的人去出价拍得的如此高价?
这些问题之后,也不禁会让我们想到年初被曝光的那件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这件2011年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在2012年年初被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明确称:他在电视画面上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所谓“汉代玉凳”就是2010年邳州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而随着记者采访和专家求证,“汉代玉器除了作为酒器之外,都是礼器,没有生活用具,不可能出现凳子和梳妆台。”而被证实是高仿。这个事实让人们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开始质疑那些天价拍品的真伪。
对澳门中信拍卖公司的质疑,一直都存在,早在2011年澳门中信创下“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8亿港元成交价记录的时候,众多网友和藏家便对其质疑,有藏家表示,如果是真的元青花,这个价格就算“捡漏”了。
今年春拍这件“极品青花九龙缸”也有网友反映:“这件拍品真假未知,九龙纹大缸多出现在明中晚期,而此缸的介绍为明初期,显然需要进一步考证。”
另外巧的是,这两件拍品有着相似的境况,虽然都拍得当年成交第一名的高价,但却没有被高度关注。
而澳门中信拍卖公司也确实留有给人怀疑的迹象,在其主页2012年春拍的上海公展的公告中,有明确的一条:“拍品成交后可在银行做抵押融资,澳门中信会所会员的艺术品可上市,可换取娱乐场筹码。”就这一条就足够所有人浮想联翩。
像澳门中信的“极品青花九龙缸”类似事件不少,这些高成交低关注度的作品被“遗忘”的背后,是小规模拍卖行的不被重视?还是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不到位?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