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读书?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在原来单位的时候,教语文也带了7、8年的地理课。地理,副科,所以我向来是不布置作业的,唯一一个资料就是统一发的基础训练,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它的后面直接附有答案。对于这个答案我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拿着背背就行,甚至都不用写(作业检查时,不查副科)。
你可能会质疑让学生抄答案的老师会是优秀的吗?那我告诉你:我教一个班,拿全乡第一;教两个班,拿全乡第一第二;教三个班,全乡排名依次一二三。问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我来解密。我从来是在备课上花足功夫的人,有一天我竟然发现这个地理基训的答案竟然有错误,和学生研讨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好,“商机”来了!
于是,每次上完课留足时间来背基训的时候,我就“诡异”地告诉学生――还有错误的地方,看谁能发现,能先发现?请第一时间告知我,咱们商定后,确实是你揪到“问题”,奖励月考分数5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学生们是多么愿意去发现、质疑、讨论,然后跑到老师那里去邀功领赏啊!
这正是这种“利益”趋势,他们每次都会带着“挖宝”的心态去学习。这种质疑精神增强了他们理解消化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综合的辩证的思维。
等他们上了高中以后,回到学校看望我的时候,提到地理学科学习就分外骄傲起来,这得益于初中时他们的地理学得轻松有趣,整体素养和能力较高了。想想,一本教学资料上,能出现多少错误呢?让学生用“挖宝探宝”的心态来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只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策略罢了。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寓言故事中也有出现。讲的是一个地主在临死之前,告诉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说院子里地面下藏有宝藏,急需他们去挖出来。于是,俩孩子就很卖力地刨地,整整一天下来,金子没找到,院子里的这块地却已经非常的松软,种庄稼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就让两个孩子在这块松软了的土地上住上了庄稼。而他们的孩子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变得勤奋。
想想,让他们懒惰的孩子变得勤劳,就用“挖金子”的诱惑来刺激,这就是财主的智慧罢了。反过来,如果把“挖金子”的心态,变被动为主动,去做其他任何事呢?
同样用在学习上,有两个人读书,其中一个是带着质疑问题、发现问题的心态,去找书本中的“错误”(其实就是自己和书本中的理解差距,也就是自己在知识获取上的成长点);另一个同学只是盲目的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包括晨读任务和作业。问一下我们的同学,这两种心态下,哪一个同学的学习效率会高?你选择第二个,和我的答案一致。
所以,带着去“挖宝藏”的心态去读书学习吧,多质疑、多交流、多询问,让思维动起来,有碰撞才能有火花的绽放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