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说:智力的相当一部分取决于遗传。那么,既然智力是先天的,作为养育者,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当孩子不可承受的情感的容器
当孩子有一些不可承受的情感体验时,他就需要把这些丢出去,让一个自我功能较强的人(通常是父母)帮他消化一下,然后转化成孩子可以承受的情感。比如当孩子在面对大量的考试压力时,孩子会很焦虑,他会想跟父母诉说他的焦虑,如果此时父母对他们传递的焦虑是忽略的,那么孩子焦虑状态就没法释放出去。而当父母因为自身的人格发展的问题,有很多的不能承受的焦虑,那么,他们不仅没法消化孩子的焦虑,他们可能会说“考试一定要认真”“一定不能粗心”“考不好就不要出去玩”之类的话。而这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
而当父母淡定地听完孩子传递过来的糟糕的感受并且给予孩子以理解和支持,那么,父母就完成了两件事,一是孩子的焦虑的情绪传递出去了,孩子焦虑的情绪就减少了,二是,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在消化了他的焦虑情绪之后传递过来的安定与支持,这会让孩子更有勇气去面对考试带来的压力,也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智力。
二、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
温尼科特说:一个足够好的养育者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既可以在孩子的自我满足中给他认可,也能在孩子经历挫折时给予他保护。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成绩,对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当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进步时,父母为了防止孩子骄傲,通常会通过打压孩子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而这也是对孩子付出的不认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不管我怎么努力,父母都是不满意的,我都是不够好的。久而久之,孩子学习的动力也会越来越小。
动画片《狮子王》里有这样温馨的一幕:辛巴的爸爸举着辛巴的前爪说:“你是森林之王”,这就是父母对孩子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而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能否做到不评判,先让孩子表达对这件事的感受,我相信孩子心里也是难受的,如果父母能对此给予理解,孩子心里必然充满感激,当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被理解,他的心就能对父母开放,父母再与他探讨学习的问题,孩子就更能接受。
本来,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果父母能在情感上与孩子站在一起去接受这些挑战,孩子在学习时就能感受到后面充沛的情感支持。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需要相信,每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强制性的控制下面,他会自动地选择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所以,我们也要相信,在没有我们的各种威逼利诱下,孩子也一定会走好学习这条路。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心理上宽松的、支持的环境,让孩子的智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