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
两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知觉深度,大多数动物出生就具有这种功能。作者得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如果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
背景:
一个失明的人在52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恢复了视力,但是出现住的4楼却探出窗外去接触触摸窗外的小东西,而这些小东西是路上形式的汽车。尽管能看见东西但是他不具备知觉深度。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还是习得的?
知觉能力(大小恒常性),换句话说,这项能力就是判断猛兽距离比多远,没有的话还可以饿从悬崖上摔下去。
实验过程:
构建了“视崖”的实验装置,36名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装置示意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5017/8cdada2ed7a9a8f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5017/22a8e017f093bc11.png)
实验结果:
9名拒绝爬过中间板块,还有3名在极其犹豫的婴儿爬过视崖边缘而且是在母亲的呼唤下。剩下都往浅的一侧爬去。说明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的存在。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具备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也没法参加实验。这也不能说明这项能力是天生的因为6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后天习得。
动物测试结果——知觉深度能力发展和他们生存需要有关。
小鸡、小羊都从生下来需要自己出去觅食,所以很快具有知觉深度能力。
而小老鼠(腐食动物)则不是,因为他们夜间活动靠嗅觉。
小猫是在出生后四周,虽然也是夜间活动但是是肉食动物。
海龟最差,因为生存在海里的环境,让他对知觉深度这种能力并不是很依赖。
所有观察结果和进化论一致。
是否天生还是后天习得无法确认一直争论。
因为后续批评实验就是2~5个月的孩子,在实验装置测量他们的心率,出现了减慢(也就是对事物感兴趣的反应)心率快是恐惧,这样的实验结果又与吉普森和沃克的结论相反。
但能够爬行年龄的婴儿害怕跌落的和避免危险是遇到危险后通过经验习得的。
如果这项能力是天生的为什么婴儿还会摔跤呢?
具有知觉深度的能力比行动技能成熟的早。由于行动技能还不够成熟所以就算看到还是会因为站不稳等问题摔跤。
应用:
虚拟现实帮助残疾儿童安全地应对周围环境。
这种视崖的研究方法具有业界不可估量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创造了系统、清晰的方式去探索研究深度知觉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