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姿势跑小组有一段时间了,有关小组推荐的视频我也是断断续续的看了看。之所以迟迟没有交作业,一是因为我没有对姿势跑进行专项的学习,只是断续的看了,并没有静下心来做笔记,去琢磨。二是因为我没有对姿势跑进行训练,只是在平时跑步时,针对自己有印象的几个点体验了一下,并没有很好地练习,得到成果。对姿势跑印象比较深印象的有:倾斜的角度、上拉、步频。
一、倾斜角度:
这个要素我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他的原理打动了我——简单的物理问题。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生,所以对于徐国峰提到的角度加速度的问题有一种秒懂的感觉,在后来我的间歇跑瞬间提速、以及节奏跑逐渐提速我都尝试验证过,确实是有效且合理的。当我们真个身体处于倾斜一定角度时,我们的身体移动其实是处于加速度状态的;而利用地心引力使重心移动也是带动身体移动的力学原理,而使用重心移动跑步则比较省力,跑步的效率自然比较高。
二、上拉
这个问题之所以印象深刻则是因为这是我姿势跑中最薄弱的环节,一直不得要领,也体会不到。我跑步属于典型的腿短小碎步高频倒腾的类型,因此步幅相对很小,短时间内迅速换脚,根本涉及不到上拉的过程,表面上看是时间不够,而实际的根本原因是肌力不够,步幅过小。这一点的感知也是在后来我联系间歇跑时感受到的。一般跑步时,我的跑步习惯及速度完全可以应付;而当对速度有更高要求时,使用之前的小幅高频小碎步明显不能够达到目标速度(一是高频有限度,高频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跟不上的情况;二是步幅随着频次提升会越来越小),因此我尝试着回顾视频中提到的前倾,迅速上拉,替换,在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时略改变身体前倾角度,稳定速度,集中注意力到臀部,用心体会,尽力上拉,自然会出现步幅加大,因为有前倾因此步频也不会过低,从而速度出现了预期想要的结果。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肌力不够,所以这个动作很容易在1K后就有力竭的感觉,使用这个动作跑下来后,第二天我会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大腿后部及臀部会有紧绷的感觉。另外,在速度训练时,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尽量使用鞋底较轻薄的鞋,这样反而不容易受伤,因为这样我们的身体感知会更灵敏,身体自身调节机制就会启动,避免后置损伤出现,同时也会锻炼到我们平时比较薄弱的足部肌力。
三、步频:
前面也说到了,我的跑步习惯就是小碎步倒腾,所以步频一直都不低,但在姿势跑中有提到最经济的步频是180,我的步频是高于这个经济步频的。我觉得,这个可能跟之前我的上拉动作不到位有关系,倘若能到位的做到上拉,我的步频一定会降下来(肌力问题)。
上面是我的一点点感受,但实际可能我的感受与姿势跑中的理论是不太吻合的,究竟是哪里存在问题,希望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验证。
有关以后怎么练习姿势跑:3月我想专项的练习跑步技术分解动作中的关键跑资每一个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