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公益课没赶上直播和提问,等到爬楼看完,已经有同学提交了自己的听课感受。本着原创的本心,避免自己的思路被影响的原则,我决定写完自己的再去看别人的。先思考,再阅读,也许感受更深刻。
一开始是被乐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吸引,他像一个朋友,讲述自己的故事,没有突兀的转折,没有跌宕起伏的描述,十分平和,也十分坦率,朴素的一塌糊涂。
第一个体会是:我想刚开始打动人的是故事,但是能一直打动人的一定是真诚。
乐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热情很高,基本上一天两更,天南海北,话题很分散。刚来简书那段时间,我和大家一样,对文章的阅读量和粉丝数特别关注,结果当然是非常失望的。
不由得会心一笑,我刚开始不到半月,每天也是这个状态,文章还没发出去就开始想象有多少人会读,有多少人点赞,明天我的收益如何。想得再远一点,一百天后我可以写长篇小说吗?一年以后我可以靠这个谋生吗?可见“天真幼稚不分年龄”。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最好的安慰不是没关系慢慢来,而是大佬说:这有啥,我也一样。这种放低姿态,蹲下身子跟人说话的感觉,永远让人觉得充满力量。
第二个体会是:写文章总要有一个线索,今天捡一个,明天捡一个,难免让人心绪繁乱。
新手阶段每天的灵感来源非常随机,有时甚至要被动刷短视频找图片,找文案作为某篇文章的切入点。每当这个时候,恨不得穿越回学生时代的作文课堂,黑板上明晃晃的“命题作文”让人安心。这种行为常常让我想起早逝的李贺,他常常骑着一头毛驴沉吟佳句,如果有灵光乍现的时刻就赶紧记下来,把纸扔进跟随的书童背的口袋里,晚上回家时就是满满一口袋诗句,他母亲见他这样十分心疼,说:“你这个孩子,是非要把心血呕尽才罢休么!”
乐老师给的建议是:我是将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更文结合了起来,更文和阅读相互促进。我的日更就这样从《荀子》系列开始了,然后是《传习录》系列、《王阳明传略》系列、《大学》系列、《中庸》系列、正在进行中的是《孟子》系列,掌握住了基本盘,如果有闲暇或者有兴趣,我就写点其他内容的文章。
这个思路可以借鉴,也许不一定适合我,但方法如同工具,总得先去做,才知道趁不趁手。有了方法,就如同开了“导航”的汽车,让新手上路不慌。
第三个体会是:读书、写作,是因为我需要,心灵的需要,文章最重要的是写给自己看。
每天奖励的钻很吸引人,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内心的成长,闲暇时光的安排,一个人汲取营养又创造价值的过程。我很害怕简书成为另一款“手游”,收割时间,变得功利,却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写作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心怀敬畏方成大道。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体会,再次感谢乐老师和故乡记忆老师的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