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群主的话题以及各地伙伴们的积极反馈勾出了我的记忆中的过年经历。
伙伴们积极响应和反馈话题 年不一样啊,有图有真相 更正一下是年二十九晚上@所有人 各位新年好,今日是大年初一.你所在家乡今日的风俗是?[玫瑰]
觉得没有书写清楚所以索性就写个简书吧!
我记忆中的年味
年二十九之前
姑姑她们会回娘家给爷爷奶奶送年年礼。所以爸爸妈妈他们会提前上街买一些酒菜在家备着。
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时,只有到过年时我们才会用鱼肉鸡可以吃。真的会吃的很香和很盼望过年时的大餐。不过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再也吃不出那种香味了。因为平日里都有机会吃到鱼肉鸡。再也没有孩子们争抢一道菜的画面了,大家在桌子上更需要劝说才会多动几次筷子。不过一大桌亲友汇聚一堂一桌同吃一桌饭的景象还在,他们男人们一起喝酒的酒香夹杂在菜乡里的味道还在,很喜欢闻这种氛围中的酒菜香。
吃完饭之后,听大人们一起磕着瓜子,聊着天,和姑姑们一起聊聊天,听她们聊着。现在这样的现象也一直保留着。只不过其中的人们都在变化着,他们老去,我们长大了,又有一批小屁孩们加入和正在成长。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轮回的。我们也一边听着他们的诉说一边聊着自己小日子里的家长里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相谈甚欢的爽朗笑声。所以我更喜欢回家送年礼和姑姑们相聚的时候,这才是我记忆和怀念中的过年味道。
年二十八、二十九
趁天气好时,爸妈就开始带着我们大扫除了。家里的物什该擦的擦,该洗的洗。即使以前没有现在家里物什多,就那几样一一得来一遍,我想这就是过春节的仪式感。家里的挂画和屋梁高处的蜘蛛网和其他浮尘就得借助长杆绑扫把和站在椅凳上抬头慢慢扫了。弄好这些再把地面扫干净。
厨房里的灶台以及锅盖、按桌等都是妈妈刷洗。妈妈还会提前准备各种吃的,有过炸面叶,炸圆子(没钱时就炸菜圆子,有钱后会炸肉圆子),还有以前有芋头糖时爷爷奶奶和妈妈会一起分工合作用它做真正的花生酥,芝麻糖。好怀念的手工年味零食!
爷爷还会用沙子炒花生,说这样炒出的花生不会因为把握不好灶下的火候而炒糊花生。这熟花生也是我们的零食,等它们冷下来后可香了。爷爷牙口好一直很爱吃。后来有钱后就加上瓜子也是他的最爱。如今他已仙逝,我们之后年三十之前回家送礼时家族里的男孩子们去他坟前送些纸钱。我也只能在家心里头默默怀念他老人家,一辈子任劳任怨,辛劳一生。我们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老人家却看不到了。
年二十九晚上
爸爸会提前把他珍藏的经典对联书一一翻找出来,一页一页认真的浏览着,遇到合适或是中意的就折一下。
然后老爸把提前买好的红纸裁好,然后再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折好间距。接着准备笔墨,墨汁是成大瓶装的,所以得提前找个不太常用的小碗分装一些出来。当时用当时倒,否则怕墨汁飞完了或者干以及凝固了。有时候墨汁太稠,爸爸会用水稀释一下。
我们孩子们一开始只是跟着爸爸打个下手,例如递纸,整理好写好的对联放到一旁平整处等待它们上面的墨迹干透,再一一成对收好。
不过随着科技进步,墨汁越来越好了。老爸的毛笔仍然没有更换过,他会珍藏好自己中意的毛笔,粗的,细的都有。
他在真正动笔之前,一定会先练练手和笔墨,毕竟不常动笔写对联。有时候他会在我们姊妹用过的书本上先写写,然后感觉差不多了和胸有成竹时再开始在红纸上写,边写边端详和品评他自己的作品,时而满意时而皱眉。认为哪个字写的不理想或者哪个字上的墨多了……。
小的时候只能旁观和打好下手,我们会自己识文断字和写字时就会借着老爸的墨汁在报纸和旧书上写写画画,老爸忙完后会来点评我们的字。
我的字一直以来都是老爸的硬伤,他不忍直视。担心我这当老师的,这样的一手字咋拿出手。嘿嘿幸亏我是一名英语老师。不用常写汉字。
不过有时候过年时好几年都不会出现这些景象,因为如果家里有亲近亲人离世时,这种庆祝活动连同放鞭炮或者烟花都要停三年。
借用图片 贴对联的利器 横批也有门道 如今的对联模样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联手写的也不太多了,大都是批量印刷的。觉得虽然方便,可是少了很多年味。
打大年三十
一大早,爸爸会特地早起,拿着一幅幅成套的对联,前屋后屋地忙活起来。当然了,我们这些跟班得一起帮把手。不然他一人可忙活不过来,所以一大早我们也得早起。
只见爸爸找到小的各式刷子沾上面糊,在门上刷出一个轮廓。然后从我们手中接过对联工工整整贴好,再用手踏平。最后站在板凳上在门楣上方贴上横批。这贴对联左右是有别的,那幅在左,哪幅在右都是有顺序的,大部分时候只有写对联的爸爸自己能搞清楚。
接着准备大年三十的午宴了,各种菜和鱼肉鸡都会提前洗弄准备好。一大桌十几道菜需要一上午提前准备,有的菜如排骨、牛肉等需要提前烧炖,有时候家里的锅都不够用的。各种锅和炉子都会用上被用了来烧水或者炖菜。爸爸会提前用各种柴火引着炉子的煤球备用,提前晾晒和砍好一堆硬柴火例如木材用来炖东西。
中午叔叔一家子也会回来,这样爷爷奶奶,我们一大家,叔叔一大家聚在一桌。那时很喜欢叔叔带回来的各种好吃的还有书籍等。
得等一两个小时后,一大桌十几个菜准备好后,一大家子人开始坐下,一齐就餐。关于节日传统,关于孝顺,其实都是父辈们身教胜于言传。他们做着我们看着和追随着,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就传下来了!
吃完团圆饭之后,他们聚在一起聊天,妈妈在厨房里就会洗刷,紧接着连休息都不休息一下,她就会开始崭肉和洗切一些自己菜地里蔬菜开始准备晚上以及之后的饺馅了。
咚咚咚地崭肉菜馅的声响从厨房里传出来。以前没有参与其中时感受不到什么,觉得很快乐。现在大了以后参与其中,发现妈妈真的很辛苦。一个人忙活那么多,光是准备饺馅就很耗臂力和体力的。有时候我会感觉腰酸背痛,手臂震的发麻发酸。所以很感恩妈妈多年来的付出。
包水饺时妈妈、奶奶还会包出不同造型例如花边饺子,反向饺子或是车轮状的、老鼠状等等。如果吃的时候发现自己碗里有不一样的都会很开心。以前没有条件时只能吃肉加菜馅,菜多肉少,现在纯肉饺子吃起来没菜饺子香。
我们家乡的饺子是先包好然后再等水开后下锅煮开一会再连汤一齐盛进碗里,边吃饺子边喝汤,热乎。这个习惯我一直留恋着,进入婆家感觉他们干吃饺子不喝汤就像没吃完饺子似的,不适应。
年三十傍晚早早吃完晚饭,夜幕降临后,爸爸会带着我们到家门口的麦场上放各种花炮。农村视野开阔,左右一看或是望向远处,全是各色不同的花炮光亮。这也是小孩们最期待和喜爱的饭后活动之一。
放完花炮,现在是烟花。接下来,就等着一家人聚在电视机旁等晚上八点准时开始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时除了电视,外面黑灯瞎火的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所以只能坐等节目。
冬日的夜里会慢慢变冷,一开始刚吃完饭和活动后身上热乎还能在床以外坐在板凳上看,后来慢慢地开始裹厚衣服在身上和腿上。再冷没法坚持就一家人横挤在一张床上。很温馨很暖活,教冰冷,有妈妈帮我搂紧怀里或者爸爸放在他身体边捂热。然后有时有精力的情况下,一家人都能看完。不过大部分情况下,经过一天的劳累和温暖的被窝都会看着看着打起瞌睡和呼噜。爸爸醒着的时候,边看联欢晚会还会边报里面人员的名字,节目的名字或是跟着一起和。其实爸爸是个既严肃又有趣的人。
每一年,爸爸都会说我先睡会,等会有精彩的节目记得喊醒我……。然后他就再也没有醒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一大早他就会早早地起床打开电视机看回播。到时候还会不断地唤醒沉睡中的我们,说大年初一头一天应该早早起床。
那时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景象迟早会不再有。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与父母的距离是再远离的,这是正常现象。所以趁还能和他们腻歪的时候好好珍惜。因为以后你将不再有这样的机会了,过来人的发自肺腑的劝告。
大年初一
得早起穿戴好,吃完饺子早饭。出发到爷爷奶奶处给他们磕头拜年!他们早早地会准备好压岁钱或是好吃的给我们。
以前跪倒磕头一连串动作很自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都变得淡和不自然了。两位老人也只剩奶奶一人了,而已嫁做人妇的我也没机会给她老人家磕头拜年了。给爷爷奶奶拜完之后拿着压岁钱和好吃的回到家里继续给爸妈磕头拜年拿压岁钱。之后一家人在一起打纸牌或者出门走亲访友拜年去。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这些都越来越淡了。
现在初一甚至是年三十吃完饭后大家都不在家了,出门串门聊天或者看其他人打牌、搓麻将或者掷骰子。有时候我们一家也会聚在一起打纸牌带钱的或者水果当堵赌注或者贴纸条等等。就这样能持续到初五。
然后正月十五又是另一种年味,扫尾的年味。
元宵节的记忆我打算用另一篇文字书下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