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c97744f3e497想法
优秀,不是“照”出来的

优秀,不是“照”出来的

作者: 右鸣风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22:23 被阅读0次
优秀,不是“照”出来的

今天的专家讲座结束后,我想着加这位专家的微信,以便联系和学习。但他的前面围着了一堆人,大家很是兴奋,一个个抢着和专家合影,而且还要单独一人与专家合影。使得专家应接不暇,又不好拒绝,只能是有点尴尬地像道具一样任他们摆布。拍了照的,就像领了奖似的高兴,又忙着发朋友圈,可能是向朋友们炫耀的吧。这种情形,与追星无异。我暗暗在内心对他们说:这,有必要吗?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对专家的敬仰、崇敬?决心以专家为榜样,去激励和鞭策自己?还是说明自己已经听过这位专家的讲座而拍个照片留念,就如在景区门口拍照证明“我已来过”一样?或者是为了虚荣、炫耀,自己跟专家站在一起合影了,显示出自己也是个出类拔萃者?

如果刻意地、盲目地追求这些目的动机,我觉得都没这个必要,除非你赋于它特别的意义。我不反对与专家合影以作留念,这确实也表达了对专家的敬佩之情。只是要适可而止和择机而为。我注意到这次一起培训的一位女学员,每次讲座结束,她都会最后一个留下来,跟专家合影。我也留意到她平时并不是很认真听课,没有做笔记,也不怎么与专家交流。只是与专家合影,应该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听过某某专家的课了,然后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在这里“存在着”。很多的人,也就是这样的心态,我与某某合影了,我就有了成就感,就有收获了。

真是这样的吗?跟优秀的人站在一起,你就会有了收获,变得优秀了吗?

我也经常参加一些讲座或体验式活动,常常是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感,直到热血沸腾,狠不得马上去实践、去展现。但是,还是在自己的麻木中逐渐地又回归了平静,结果我还是原来的我。因为我也只是在听,在想,而止步于行动与实践。

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培训学习中听了专家的演讲,我们加了专家的微信,记了博客,留了他的电话号码、邮箱等。但是,如果你平时是比较懒,且没打算有什么改变的话,你又会有多少次去读这位专家博客、微信里的文章?又有多少次打电话发邮件与他联系?记得那个经常外出作报告演讲的特级老师说:“很多人加了我微信,而主动与我联系的却很少,要了我电话的,也只是对方的通讯录里有个我而已。”

在历时三年的市名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培训方以学科组为单位,每组都安排有一名理论导师,对理论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作出指导。导师也公布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要求学员们有学习、写作等方面问题可以向他提问与互相交流。

一次,我把自己写的一篇论文发给他让他提出意见建议,他认真作了评改,还为我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后来那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年度考核中,他表扬了我,说只有我一个人向他发来论文请求他修改的,也只有我的文章质量最好,其他的学员,没有一人向他提出问题。但正是这些学员,平时却是热衷于与专家、讲师们拍照,也像本文开头说到的那个情形那样,在专家讲座的间隙与专家合影。但向专家请教、交流学习等对提升自己有实质性帮助的事却一件也没有做。所以,虽然合照了,联系方式有了,但自己还是原来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有一点点进步。

是的,你与谁在一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你是否与专家合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努力提升自己。只是陶醉于与明星合照、签名等的“追星一族”,这只能是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这是一种自我陶醉甚至是自我欺骗式的表面化的行为,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成功错觉。朋友们,别抢着与优秀者们合影拍照了,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吧。这样,你才能一步步地向优秀,真正地与优秀者们站在一起。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不是“照”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ig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