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日,日更文第109天,写文133篇。以此文,感谢过去坚定的自己,以期为简书新用户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此文肯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读者多批评、指正。后续将不断修改完善。
有没有素材之说呢?
但凡让我们情绪有所波动的人与事,或许皆能称之为素材,如:痛苦、开心、感动、心生欢喜等。
如何判断自己养成书写习惯了呢?
做起来不费劲,有时甚至从书写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其乐趣来自于哪里呢?
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空心菜根茎部的“排泄物”。尽管未曾亲眼目睹,但可以推断出,野外的小动物与植物们间有着亲密的互动。
感知到美。令人感受到“美”的人或事物背后,一定承受过反复打磨的不易。画一幅称心如意的简笔画、用“正楷”写一句你此刻最中意的一行文字、维持良好的体态,莫不如是。
“创造”内在世界。跟随着脑海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念头,往前走,“内在世界里面住的人可不少,小孩、成人、长者等,里面还有什么呢?”你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期待去探索它,为其中的每个场景添砖加瓦。
“简书日更”的意义在哪里呢?
1. 写我所见、所读,记录下对生活点滴的感悟。
她人的耐心与柔和,自己是否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呢?这个月,做到了几次。
又犯了“心高气傲”这个毛病,这些所谓令你骄傲的资本真的是你的吗?
2. 写我所做、所感,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
“跑步时,在想什么?跑完后,想再做点什么?书写800字的文章,其难受程度毫不逊色于慢跑15公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3. 写我所思、所悟,还原人生自然形态。
“此未终,彼勿起。”或许是说,这段时间内在不同的状态下,只读一本书。例如:平静时,阅读《理想国》,收集他人智慧的点滴;失落时,阅读《人生只有一件事》,回顾“活着的意义”。臣服于生命,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做擅长的事。
“简书日更”会不会影响到生活?
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是有一定影响的。
首先,新习惯的养成,需要消费掉我们一部分的时间、精力;
其次,需要不断摸索,找到书写与其他习惯之间的平衡点,例如:阅读、锻炼等。
最后,借用村上春树老师的一句话:“通过书写来思考,透过修改来深化思考。”如果说书写是用来思考的一种方式,那么思考是为了什么呢?更为清晰地、豁达地看待与体验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