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苏东坡传》
【书评】《苏东坡传》:转头皆空,归去如梦

【书评】《苏东坡传》:转头皆空,归去如梦

作者: 雅八书摊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5:14 被阅读26次

    极简八班  周致彤

      纵观古今诗文,“归隐”可能是个流行的命题,见过太多诗中追寻“淡泊名利”“物我合一”的境界,却从来不曾从中体味一分。大多数诗人表面上的“归隐”并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后的放手,反而将其当做一种逃避方式,借以躲避官场纷争,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实而在真正的立场上瞻前顾后,在我看来此为假隐。若要从中找出一位真正有着归隐境界的诗人,苏东坡给我的感觉,最有这种精神。

    苏轼并不是像李白那样的“高产诗人”,他并非“一曲新词酒一杯”,但在他为数不多传世的诗词中,“归”字的出现率极高,《行香子》中“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在遭到政敌多次陷害后,对官场生活感到失望、厌倦的宣泄,此时的他,对于“归隐”可能有了初期的体悟,即一种闲散舒适的境界,表面上看去仿佛是乐得清闲,实则那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暴露了他对于“闲人”真正的看法,《记承天寺夜游》中,无处不透露着淡淡的悲伤与自嘲。诚然,一个有着经世之才的人,一个被欧阳修预言将引领当时文坛的诗人,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生来就应该辅佐天子,却遭受着政敌的暗箭,皇帝的猜疑,种种中伤也把他的热情磨尽,贤人不得已变成了闲人。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在黄州他或许是慢慢对闲人这个头衔坦然接受,诗词也开始初步隐含着一种遁隐之感。在此他醉游“赤壁”,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不知他是否也能感到余舟一芥,无边无际无着落的萧瑟空然。他追寻物我合一,羽化登仙的美好境界时,猛然间有着一种道家的彻悟。苏轼应是受道家影响颇深,黄州的青山绿水作为他消遣的借物,看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他的境界中,有着“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深刻。

    黄州的落雨天,却有人格外喜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归去无风无波,亦是一种清静。这种清静藏于黄州恬淡自足的农耕生活中,藏在与世俗官场就此隔绝的淡漠里。

    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这种避世的情怀,非王维等人那般华而不实,而是淳朴的,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

    苏东坡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在他看来可能世事只是一场浮华大梦,所有人都尘沙漫卷,天地昏黄,唯他从不回头,就此徐行,江海寄余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苏东坡传》:转头皆空,归去如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qb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