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到这首词,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大诗人苏轼苏东坡所写的《水调歌头》。
苏东坡,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他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豁达开朗的性格,他智能优异,心灵更是天真无邪。在才俊辈出的北宋年间,东坡先生的诗、文、词、书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本书作者林语堂,中华民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圣约翰大学英文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最后定居香港,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书分为四卷来写:卷一讲述了苏东坡的童年与青年生活;卷二:讲述了苏东坡的壮年生活;卷三讲述了经过锤炼过的老练的苏东坡;卷四讲述了流放岁月中苏东坡。
在林语堂看来,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其一是林语堂以此为乐;其二林语堂认为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李白更为崇高,杜甫更为伟大,但林语堂最偏爱的诗人却是苏东坡。其理由有二:第一个理由是苏东坡本人拥有卓越的才华。第二个理由是,苏东坡的资料较为完全。
眉州的一个不出名的眉山小镇因当地的一个杰出的文学世家而出名,亦即人所周知的“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童年的苏东坡,父亲赶考落策后,在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在家教育孩子,6岁时东坡入学,东坡除在读书之外,有多方面的兴趣。东坡与子由两兄弟间有深厚的情谊,因他们中秋不能团圆,东坡遂为弟弟写了一首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
苏轼子由参加考试,均已优等得中,共中进士。父亲苏洵虽27岁发愤读书,却也文名大噪,先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又授以新职,为本朝皇帝写传记。
苏轼任职期间发生了一些趣事:第一件,东坡在凤翔回京都的路上一侍从中邪,数年后,他的二儿媳妇产后的一天晚上也中了邪,遂后,小儿子的奶奶也被鬼附体,苏轼一律用他那义正词严的攻击使鬼顺服。
第二件:陕西旱象出现,已经好久不雨,农人为庄稼忧心如焚,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苏轼向神明求雨,可谓有求必应,为纪念此喜事,苏东坡把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并写了一篇《喜雨亭记》。
王安石,人称“拗相公”,是一个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王安石变法原本是为农民谋利益,结果却弄得人民家败人亡,原因是他不能接受忠言,历来,中国政治的基础,是好政府必然“广开言路”。虽以如此,司马光以宰相的地位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却是:“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看完本书感觉苏东坡特别的幸运,年少时有一位伟大智慧的母亲教导,母亲亡故后,身边又有一位务实精明的妻子时刻提醒其人情世故。第二位夫人,因为比丈夫小十一岁,又十分敬佩苏东坡的才华,更显得恭顺,她不如前妻能干,但秉性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
苏东坡又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后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得势。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神宗的皇后代摄政事,他才免于客死蛮荒。
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是幸运又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