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宅。
在陌生的小城市工作独居,偏安一隅。换了三次租房,每次都认真打扫,精心布置,下班以后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啥特长,倒是对很多事感兴趣,读书、练字、唱歌、写作、煮饭、养花草、做锻炼、搞卫生,过得像个家庭主妇,活成自己想娶的样子。
也不是不合群,有聚餐,有活动,能去凑个热闹,多一份AA,拉低人均成本。但我不太爱热闹,不抽烟,不打游戏,不拍拖,无形中跟很多人格格不入,茶余饭后无休止的闲谈也没啥共同话题。饭桌上的朋友,终究不是知己,无法交心,只是应付。因此多数时候,我宁愿待在一个人的空间里,自我主宰,随心所欲。有时候我会担心,这样一个“无趣”的人,万一哪天有了对象,岂不是被人家嫌弃死?随即我又能想通:担心个毛线,死宅男,没有万一。
一个人久了,难免孤独;孤独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心烦意乱。这种时候,关起门,塞上耳麦,忘情吼几首;或者打开台灯,铺上白纸,尽兴挥洒油墨,麻痹躁动的神经元,内心得以片刻宁静,而静下来以后,就可以和自己对话了。
和自己对话,不是简单的一个人扮演两个人,是让平时那个熟悉的“我”当一回记者,去采访,去深层挖掘另一个隐藏的“我”,是肉体对心灵的探寻。这种对话无需言辞,正襟危坐,放任思维突破一层层世界,深入幽闭空间,最真实的内心只能聆听,无法交流,因为肉体在世俗之外,仿佛隔着屏幕看电影,就像独处本身一样寂寞。但只要用心感受周遭一切,风吹叶动,鸟叫蝉鸣,阳台上新长的芦荟破土欲出,万物皆有灵性,人只是其中之一,会发现其实也挺热闹。和自己对话,就是在这“静”与“动”、“独”与“群”之间来回穿梭,逍遥自在。
和自己对话,活得更明白,想得更透彻,心胸更宽广。得意时,另一个“我”及时警醒自己谦虚谨慎,心存感恩;失意时,又给自己鼓励,满怀希望,此谓中庸之道,也可以称作人生守恒。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人,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遇到不顺的事,伤心的人,须知一个巴掌拍不响,换位思考,多审视一下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想想自己的错,及时纠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想不通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不至于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人家也更愿意和你相处。
和自己对话随着年龄增长,身份转变,慢慢认识到自己平庸无奇,并不突出,也不优秀,从小拼命建立起的优越感被蚕食殆尽。有时候想想,自己会“不合群”,会把房间收拾整洁干净,会读书写字,会和自己对话,其实也就是不甘平庸,希望以有限的能力,营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活得和普通人不一样。每天认真工作,好好生活,希望有奇迹降临,希望自己魅力无限,希望遇到贵人,希望摆脱平庸,走上巅峰。但其实,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干着正确的事,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慢慢换来渴求已久的结局,这才是每一段平凡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写满不可思议的鸡汤?奇迹如果无时不刻的上演,那它就不能被称之为奇迹;平庸如果能轻轻松松被打破,伟大也就不再受万人敬仰。奇迹应该是生活的点缀,而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都会铭记那些璀璨点缀,但终归要回到常态,而常态里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幸福。
二十几岁的年纪,一辈子还很长,想得到的,努力争取,耐心等待;遇上考验,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心神不宁之时,若身边没有体己人陪伴,不妨静坐冥想,和自己对话。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没有奇迹,不会从天而降,全靠自己一笔一划书写,一砖一瓦搭建。
和自己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