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罗大伦老师讲解后,变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并执行。
读完《道德经》,我想到了《易经》所说额“用六”。
“用六”可以理解为包容、谦让、厚德载物。与“用六”相对的是“用九”。“用九”可以理解为奋斗、竞争、自强不息。
“用九”在易经中很好理解,也是世人大多数人都在做的——相互竞争、奋斗、努力、拼搏,不惜牺牲自己大量的金钱、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幸福,甚至更为过分的名利、地位、暴富。这种生活方式固然可取,也最简单直接。但是这种方式能够达到的成绩确实有限,往往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遇到瓶颈,甚至是下坡路。这样的现象绝非偶然,反而是一种必然,这可从成语否极泰来(泰极否来)、塞翁失马去理解。
“用六”是另一种更为深远的境界,这个境界很难被理解,也很难被执行。比较肤浅的“用六”往往被人理解为示弱、退让、消极,其实不然。而是对名象、表象的不盲目追求,正如佛教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于有象之物不争,最终取得的成绩往往更为高大,从很多名人事迹可以看出,比如郭子仪、王阳明、范蠡、曾国藩等。
“用六”取得的成就固然可观,但是“用六”往往很难去把握程度,很难去执行,程度不够,达不到好的效果,程度太过,容易造成消极的后果。所以这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需要时时练习,事事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