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骚杰老铁的设计思维分享(惊叹于这位设计师的表达能力也很强啊),再看了牛牛的Annie的《作品思维or成品思维》的思考。还是挺感慨的。
在职场混迹几年,很是认同这种理念。其实不只是在职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践行这种思维,都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顺利。
Annie提出的3个自问(把3问和4问结合在一起了),我认为是很有效的践行方式:
问1:我自己的任务,移交给别人之前,确保检查并修正了低级错误吗?
不仅是移交给上级,交接给同级的同事或任意一个人自己的“成品”时,都要再从头至尾梳理检查一遍。这也是属于个人品牌的维护,我们所展示出的每一样东西都代表了我们自身。我一直以来明白这个道理,但常常嫌麻烦而没有去做,这个接下来还是要克服心理障碍,在移交一件事前,再仔细核查。
问2:从自己乃至上级的角度审视,它让我满意了吗?
我自己的一个坏习惯就是:得过且过。用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也就得过且过了。站在上级的角度去审视一件事,也是让自己的“成品”打磨成“作品”的一条“捷径”。接下来,努力锻炼自己,站在更高一个层级思考问题,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的前女老板——一位做事雷厉风行,对人严格的领导,想象如果是她,会要求自己怎么改进呢?
问3:怎么优化可以为后面的人节省时间?
稻盛和夫先生说:即使是扫地,也可以有提高效率的办法。每一日比前一日进步一点,做事时想想,还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每一件事都可以有优化和提高效率的办法。我目前的问题是:常常在完成一件事后就已经筋疲力尽,大脑不愿意再做思考。那么如果当下没有精力,在晚上睡觉前可以吗?用复盘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达到同样结果呢?暂时还做不到每日复盘,那么就在当日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后复盘,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后,先用关键词记录在笔记里,设置闹钟,在睡觉用30分钟对这件事进行复盘。
在做一件事时,常常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让“成品”更加贴近于“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