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和自己经营企业区别就是,是你认同的人在经营。
投资三方面: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合理价钱。即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投资者的水平高低体现在该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理解范围上。
学习的本质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成为谁。
更健康、更长久、本分、平常心。
苦练基本功、长期有耐心。
买一只股票需要很多逻辑,但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足够了。
希望你不要寄希望于有人可以一句话让你明白。
不存在什么捷径,不存在什么窍门,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那它一定比艰难的路更痛苦。
伟大企业
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
在25年或30年仍然能够保持其伟大企业地位的企业;
没有未来现金流的公司不可能是伟大企业;
是能够持续打造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持续做出好产品的;
用户导向的,并且有着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是利润导向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
所谓股东利益,实际上就是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
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谓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需要持续动态跟踪的,对商业模式、企业文化持续认知迭代;
在多元化上,如果我们判断进不了前三名的行业,就不进入;
商业模式
生意模式越好,投资的确定性越高、风险越低;
生意模式就是生意的模式、赚钱的模式、赚钱的方式,就是产生净现金流的模式;最后当然是赚的越多的模式说明该模式就应该越好;
好的生意模式就是长期产生很多净现金流的模式;未来现金流最大的保障就是商业模式;
right business最重要,因为right people在right business里能充分体现出来;
商业模式像马,管理层和企业问好像骑师,经营结果就是比赛结果;
行业不是生意模式,电子消费品这个行业好不好没法得出结论,但苹果就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意模式;
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生意模式,不然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行为;
很烂的生意模式,花了很长时间,机会成本很高,心情也不好吧?优秀的公司也是总是不断给人惊喜;
不赚钱的生意,多少营收都是没用的;
建不起护城河的话,砸多少钱都是没用的;
别人上百年的经营历史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其实你能够花很大的精力去学,能够学明白就是一项财富。西方国家众多的企业经营经验都不一样,你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这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差异化
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是很难长期赚到大钱的;
差异化就是用户需要但其他竞争对手满足不了的某些东西;
为什么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比如麦片和航空,应该是差异化导致的;
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越低,行业内的企业越难赚到钱;
高质量的差异化、能够长期维持的差异化就是护城河;能涨价的东西就表示他有护城河;
找不到差异化好像只能价格战;
资本支出大的行业不容易出现好企业;
如果一家企业有能力提价而业务又不会流向竞争对手,这一定是很好的企业;
能够持续有用户喜欢的差异化产品公司往往就有了很好的生意模式;没有差异化产品的商业模式基本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投资要避开这些产品很难长期做出差异化的公司;
难以差异化和难以规模化的生意,应该很辛苦的,不管什么生意,欠债多总是不舒服的,而且很可能早晚会出问题;
明白差异化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消费者,想象一下自己的体验,自己常去哪里,因为什么而改变等等;
所谓品牌,其实就是某种(某些)差异化的浓缩。
占有率是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用消费者导向去达到愿景是本手;
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是理性的,无法让消费者忠诚于我们公司的产品,但我们应该尽能力去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所谓忠诚度实际上应该是消费者长期的满意的积累;
企业文化
不会只基于企业文化买公司,但好的企业文化是作为想买的公司的前提之一;
企业文化是需要逐条解读的,不然无法传达;
企业文化一般分三块,mission使命、vision愿景、core value核心价值观;
使命:企业为什么存在
愿景:大家共同的愿景
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企业文化就是管到制度管不过来的东西,就是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不对的事情,以及如何把事情做对;
有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战略出错的概率低;
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投资者如何观察公司的企业文化,看他的历史、说的、和做的。
企业文化,可能写在公司网站上的百十个字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诠释起来有比较大的差别,实际执行起来差别就更大了。深读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并长期观察它是否言行一致非常有利于理解一个公司,在投资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剔除绝大部分平庸企业。
好的商业模式都有很强大的护城河,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对建立和维护护城河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看成是护城河的一部分,换CEO对任何公司都是会有影响的,但企业文化强大的公司往往能选出好的CEO,从而能让公司继续好下去;
很难详细一个没能力和没企业文化的公司能够建立一个好的生意模式;
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好的商业模式保驾护航;
企业使命的意义有三点:
1.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核心业务;
2.协调内外部各种矛盾冲突;
3.梳理用户导向思想。
没有愿景的公司容易陷入利润导向,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而犯大错;
本分、平常心
本分就是做对的事,和把事情做对;不做不本分的事;
平常心就是回到原点、回到事物的本质、回到事物本源、回到本分的心态;就是独立思考、理性思考;
你真正把你的事情做好,利润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个过程只是长一点和短一点而已;
也就是努力认清什么是对的事情,认清事物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顺着规律做事;
-
本分
做对的事和把事情做对,就是简单而不容易的典型代表;
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的好身体棒,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
欲速则不达是要做对的事,唯快不破是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排除压力做对的事,不做不对的事;
隔离外在的压力和诱惑,保持平常心态,回归事物的本源,把握住我们应该做的合理方向,通过批判性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 -
做对的事情:
就是不做不对的事情;不做什么更重要,Stop Doing List;
当发现错了就立即改正,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怎么判断对错,要靠自己积累;
错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诱惑或压力; -
把事情做对
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其实是没有办法避免避免犯错误的,能做的仅仅是如何降低犯错误的概率;
怎么把事情做对,要花时间去培养skill sets(有学习曲线的意思,要允许犯错误);
谁的失误率最少,基本就可以判断胜负了,如象棋围棋,善弈者无妙手,都是本手;
- 平常心
就是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有诱惑、有压力的时候,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回到事物的本质(原点),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知道什么是对的事。
平常人往往很难有平常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思考、理性思考;
平常心也是不平常心,如果你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过来也一样,如果你关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质,平常心自然就在那里了;
平常心就是理性思考的习惯,应该后天养成的;
做事情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急躁,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规律,企业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点挫折或取得进步都是正常的,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Stop Doing List
坚持Stop Doing List,厉害是攒出来的;
Stop Doing List,它不是一个skill,也不是一个formula,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发现错了,就立刻停止;
是指没有捷径,要靠自己去积累,去攒,去体悟;
不存在什么捷径,不存在什么窍门,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那它一定比艰难的路更痛苦;
例子
-
怎么改变茅台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啊?
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的酒,包括啤酒、红酒、米酒、茅台矿泉水啥的,五年出厂的规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十年后,茅台的地位就应该彻底不一样了。 -
说说我喜欢苹果的一些理由。这不是论文,想到就说,没有重点和先后秩序。
- 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苹果的用户而言)。
- 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几十亿的收入了)。
- 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
- 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
- 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
- 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很多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 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 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a. 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b. 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
- 有些东西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其实后面的变化就不大了,比如汽车发动机。但再说航空母舰,有些国家40年代就能造了,有些现在依然不行,时间有时候帮不上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