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顾问督导课——观察
观察的核心是看见真实。
1.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做事情。
发生了什么,会让这个事情往这个方向去,容易伤着自己。
2.观察可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避免二次伤害,观察可以发现一些线索,未雨绸缪。
3.观察是一种蹲下来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感觉——当孩子有时候不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读懂他的身体语言。
4.不要因为我们猜中了孩子的想法就直接帮他行动。观察到信息后,不要直接冒然的帮孩子做决定。
为什么观察很重要?
5.孩子会伪装(一边喊疼,一边笑嘻嘻,知道疼。但是不表达出来,懂事而伪装?)。妮子说:“他看起来很开心。”无意识?为什么难受还笑?让别人误判为他很开心。覆盖一层不真实的情绪。
如果我们识别信息不清楚,孩子自己也没有办法反省和反馈。
6.孩子受伤
妈妈要快速进入妈的角色,关心孩子的身体。
7.两位家长如何做「如果你想哭就哭出来吧。“有意图引导”」和「你感觉怎么样?看起来摔得蛮重的。“询问,观察”」
观察的核心是看到真实。
8.用韵律运动给孩子做调和,是帮助孩子成熟起来,成熟需要孩子自己的判断,自己去担当,自己去表达,重点是获取及时的支持系统。
孩子要有一种能力,判断我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这件事我怎么处理会更好,快速处理事情,让伤害降到最低,这是一个人正成熟的样子,而不是熬着,等崩盘的时候。熬着,忍着,爆一个。
观察在干嘛?
观是第一步:看了又看,看进去,see
我跟这件事情连接,能感受到当时的情绪,feel,判断,我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感官关闭:经过无数次的发信号,无数次的不连接。家长说:“没事,勇敢一点。”前额叶高层次的指导。有的孩子听懂了,她的感觉发信号后并没有得到回应,次数多了之后感官就不发送信号了。
真正的抗挫折力是:一定是感觉到安全之后才能培养出来,有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后生发出来的勇气。
慈母的身边:孩子有饭吃,有床睡。孩子感觉到安全,有被兜住的可能性。6-8岁的孩子,建立意义感和培养积极情绪最黄金的时段。理智脑没有的时候更多的是感性。感性的时候给他叠加上去的意义是偏理性的。现在孩子是感觉活在世界上有没有意思,我的意思是什么?
观察很重要。观察能捕捉她的情绪等等。
10.观察的前提有没有让自己跟孩子连接在一起。建立连接了没有?如果没有建立连接,这个观察就很脱离。
11.从母亲切换到教练的身份,不能缺的是同理心。I see,I feel,I touch. 我们的心在哪里?特别重要。
金燕的例子,从国际学校到传统学校,让孩子两个月不碰学习和作业。如果不那么做,孩子可能会厌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倒推回来思考这个问题。
12.我们要有观察的背景,我们观察什么?身心健康是基础,身体好了才能干别的任何事情。
13.不管他多大,他的身心健康是我们一直关注的。
14.观察与成长的目标,帮助我们自己身心健康,帮助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
15.我关心我的孩子,我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条。
16.匮乏感,妈妈没有传递安全、厚实、丰盛的感觉。
母亲的身份是:厚德载物。孩子愿意传递真实的信息给母亲。妈妈要兜得住事,解决关键的点。
妈妈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如何让自己放松呢?可以去看展览,听音乐会,去大自然玩耍,做自己喜欢的事等等。
观察之后要做什么?谁来做决定?
17.无论我们怎么好的观察,决定权在被观察者的手中。
18.如何判断孩子已经做好准备了呢?观察行为的自动化程度。
网友评论